据《新快报》报道,广东广州警方今年1-7月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200多宗,广州市反诈中心为17万余名群众挽回近3.5亿元经济损失。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相关负责人指出,相比以往,今年以来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出现了“年轻人更好骗”的新特点,上当受骗的事主中,60岁以上群众占比不到20%。
从广州市公开的警情数据来看,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从老年人转向年轻人,看起来似乎能让一直被骗子们紧盯的老年人舒一口气。但事实上,即便人们借此调侃“这届年轻人不行”,也并不意味着老年群体对各种诈骗套路已自带保护色。相反,倘若“年轻人更好骗”这一讯息在舆论场被简单放大,更有可能导致老年人弱化对骗局的防范意识。
老年被骗对象减少,固然与公安机关的持续打击和广泛宣传有关,但准确地说,这样的统计结论过于笼统。比如,在广州市今年上半年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中,网络诈骗警情占67.5%,电话诈骗警情占32.5%。从基数上来看,针对老年人为主的电话诈骗案件本就不及以诈骗年轻人为主的网络骗局。因为年轻人更适应网络化的转账和金融工具,而老年人被诈骗转账,主要是通过银行柜台和ATM机,自从公安机关开展与银行的警企合作后,老人被骗更容易被识破,可以及时劝阻和紧急止付,ATM转账限额2万元也相对容易控制。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年轻人更好骗”。
但从大环境来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际依旧呈高发趋势,而老年人也仍然是骗子眼里的香饽饽。譬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关部门联合腾讯公司于近日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9上半年)》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8万起,同比上升3.0%;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5.14万人,同比上升32.28%。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显示,虽然构成网络用户主力的90后是被骗概率最高的群体,但中老年人人均被骗金额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正因为此,在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诈骗组织日趋职业化、团体化的当下,不仅公检法机关对老年群体的“关照”丝毫不能松懈,老年人自身也万万不能抱有诸如“年轻人更好骗”“骗不到我头上来”之类的侥幸之心,尤需主动接触各种防诈资讯,倾听忠告,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免疫力。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彭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