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过大半。
每到此时,就会出现大量“爸妈自己带娃和奶奶带娃的区别”之类的文章,多数文章都附上视频或者图片,渲染老人们带娃时给孩子带来的外表上的改变。
这种文章让很多年轻父母看后一笑,却让很多老人心生不快。两代人因为着装理念、教育理念、育儿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让年轻父母不适应,也让很多老人积攒了不少困惑。在困惑之后,有的老人尝试沟通,和孩子父母一起改变;有的老人则选择私下调整,“补不足而损有余”……其实,哪一种做法都是爱的补充和延续。
计划A
孩子给我带可以
怎么带得听我的
虽然孙女已7岁多,但琪琪奶奶也就刚满六十岁,去年年底才退休。琪琪从小就由姥姥带大,但这个暑期,因为姥姥回老家处理事情,琪琪归奶奶管理。琪琪奶奶定下了自己的规矩:她只负责工作日的白天,这个期间怎么带孩子,要由自己说了算。“网上、朋友圈里,有不少调侃老人带孩子的文章,让人看了特别烦。我们这代老人,要知识有知识,要生活经验有生活经验,凭什么看不起‘奶奶们’。”
琪琪奶奶给孩子报了暑期篮球班。每天上午,带着琪琪到篮球场锻炼两小时,傍晚提前到附近的室外游乐园进行户外活动。琪琪奶奶的这些准备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琪琪不到6岁就戴上了眼镜,爸妈每个周末都开车从西三环跑到望京给琪琪做针灸、按摩来治疗近视,琪琪奶奶虽然不反对给孩子做按摩,但她认为琪琪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之前缺少户外活动,“幼儿园里每天的户外时间也就半个多小时,放学以后又得去上各种培训班,每天晚上都是八点多才能回家,根本没有户外活动时间。交给我带,我就带着她多在外面玩儿。”
琪琪奶奶的“大刀阔斧”,在她的朋友圈里引起了震动。不少“奶奶辈”的朋友纷纷给出善意提醒,“还是得多注意孩子饮食,万一孩子吃坏了,你没法儿交代”、“孩子的学习还是得注意,别让人家父母说你光带着疯跑”、“你可悠着点儿,把自己累坏了不说,再把孩子给累病了”……
这些顾虑,琪琪奶奶其实也都明白,但她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计划“改造”孩子。当然,她也没有蛮干,她也找了很多最新育儿观念的文章发给琪琪父母看。尤其是如何改善近视。“我特别同意一个说法,在所有保护眼睛的方法中,只有多在户外活动才最有效。”
在奶奶地不断沟通下,琪琪父母也有了一些改变。暑假里把孩子的管理权全权交给琪琪奶奶也是一种尝试,而他们也把孩子的作业转到了晚上,“老人的想法也有道理,让孩子白天跟着奶奶多玩一会儿,晚上接回家我们再做一篇算术题,写一篇拼音。以前得妈妈吼叫着写半个多小时,现在十来分钟就搞定了。”
计划B
课外班全放下
跟着奶奶“野”去
鹏鹏现在正在奶奶老家的海里扑腾,给妈妈传回来的照片中,鹏鹏已经变成了皮肤黝黑牙齿雪白的“皮猴”。妈妈心疼之余,看着孩子满脸的笑容也很受触动:“野”一下,确实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快乐。
鹏鹏的这个暑假完全“放空”——停掉所有的课外班,不带任何作业,出去玩一个月,这是奶奶给他争取的福利。促使鹏鹏奶奶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鹏鹏日渐萎靡的精神状态。“每天放学后都有课外班,周末也不闲着,从幼儿园中班到二年级,孩子就没好好玩过。这还是个孩子吗?!”
鹏鹏奶奶积攒了一肚子怨气——每个傍晚,小区的孩子们都在楼下撒欢,鹏鹏却从没有在楼下疯跑的机会,而是辗转于各个机构。从小到现在,没交到一个朋友。“没有机会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怎么交朋友?一个小男孩儿,连个发小都没有,不可怜吗?”
不仅没有玩伴,鹏鹏的身高、体重都落后于同龄孩子,这也让鹏鹏奶奶很焦虑,“他爸妈天天就看着写字、做算术、学英语、练琴、画画还有什么机器人……我有时候就想,你就是把孩子教出个十项全能,结果风一吹就倒,那也不叫会养孩子!”
奶奶跟鹏鹏爸商量了很多次,终于给鹏鹏争取到了假期停课的福利。她规划好了路线,带着鹏鹏先去山东老家住半个多月,天天带孩子下海游泳,然后再领着孩子去吉林看望鹏鹏姑姑,“上山爬树,下海摸鱼,我得让孩子疯个够!”
鹏鹏爷爷也支持这个计划,因为有一件事情对他触动特别深。“去年带鹏鹏去海边,让他坐在沙滩上的时候,他嫌脏,把我们带的备用衣服铺沙滩上坐着!没在泥里抠过蚯蚓,没跟小伙伴撂两次跤,没上树掏过鸟蛋,小男孩的童年得多么无趣。”
至于网上盛传的孩子回村后的各种“土气”打扮,鹏鹏爷爷不以为然,“穿得像小王子、小公主的,就快乐吗?我家孙子就告诉我,宁愿穿得破破烂烂跟我去玩泥巴,也好过穿着燕尾服去弹钢琴。”当然,鹏鹏爷爷也没有否认孩子父母的审美,只是觉得偶尔“土”一次、“野”一回,会让孩子的童年更丰富,“什么都见识一下,也是增加认知嘛。”
计划c
让承担养育的义务
也要给我们管理权
每个假期,都是嘣嘣奶奶一年里最焦虑的时间,今年也不例外。因为嘣嘣父母最多能休假带孩子出去玩一周,其他时间都是奶奶在家看着嘣嘣。虽然嘣嘣父母把每天的时间表都列好贴在墙上,奶奶只需照着执行就可以,但具体执行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
就在上周三,嘣嘣妈妈回家早,发现嘣嘣奶奶在厨房准备晚饭,而嘣嘣却在边看电视边玩游戏。“嘣嘣妈妈没说我,拉着孩子好一通训话,说得我也丧眉耷眼的。”想起当时的场景,嘣嘣奶奶依然不能释怀,“让孩子多玩一会儿吧,孩子爸妈不高兴,管着孩子不让吃零食,不让看电视,孩子又跟我闹个没完。最后弄得两头不是人。”
更让嘣嘣奶奶不能接受的是,自己为了准备晚饭,让孩子多看了一会儿电视,结果落了埋怨,而孩子父母却在晚饭后因为忙着看手机,又把iPad给了嘣嘣,让嘣嘣自己玩迷宫游戏。“那个屏幕还没有电视大呢。你们说可以玩就可以玩,我让孩子玩一会就不行。说到底,只让我们尽养育的义务,不给我们管理孩子的权力,这也太不公平了。”
心声:
祖辈无条件的爱
是孩子最珍贵的记忆
采访中,晴晴奶奶给记者看了她最近刚转发的一个顺口溜:“是奶奶吧,没人待见;是主人吧,说了不算;是客人吧,啥活都干;是保姆吧,毛钱不赚……”
在网络舆论中,“奶奶们”处于弱势地位。现实中,很多奶奶也都知道自己的处境。“我们也有牢骚,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把什么都往网上放。当老辈的,就得多让着点。”嘣嘣奶奶坦言,她的很多不满,多数都会向老伴儿发个牢骚,说完了也就忘了,“谁能跟自己的孩子置气呢。”
鹏鹏奶奶则担心老伴儿脾气大,从不敢在老伴面前发牢骚,只有跟女儿视频时偶尔会吐槽两句,可又怕女儿担心。所以,她的怨气基本都是“自产自销”。“我们在这里虽然累点,但确实也给儿子减轻了负担,一切为了孩子吧。”
皮皮奶奶有时会反思自己过于宠爱孩子,但也经常自我安慰:追着喂饭、帮忙洗脸……其实并不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决定性影响,但这种无条件的爱护,也并不是坏事。“父母有时候‘扮黑脸’给孩子立规矩,但也得有个人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提啥要求都能被满足。这种无条件的宠爱,也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给孩子留下很美好的回忆。”
琪琪奶奶则希望年轻父母认真领会“正面管教”的精神,“好多年轻父母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法最根本的核心就是尊重,希望年轻人在懂得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能尊重自己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为化名)
本报记者周明杰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周明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