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39年老邮政张合明:见证国家发展与强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卢佳欣 编辑:周娜 2019-07-30 11:02:33
时刻新闻
—分享—

自述

我叫张合明,1949年1月出生,湘潭县人。从1971年9月开始,我在湖南邮政系统从事“邮政特殊服务”工作,直至2009年我在原长沙市邮政局(现“长沙市邮政分公司”)退休。2004年,国家邮政局为表彰我长期从事“邮政特殊服务”工作所作的贡献,向我授予了“特殊贡献奖”。几十年来,我见证了中国邮政事业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长沙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为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感到无比自豪。

2019年1月18日是张合明的70岁生日,他手捧自己的荣誉证书,站在国旗下拍下了这张照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通讯员 肖毅 摄影报道

2019年1月18日是张合明的70岁生日,他手捧自己的荣誉证书,站在国旗下拍下了这张照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通讯员 肖毅 摄影报道

家国故事

一份工作,他一干就是一辈子

1949年1月,张合明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并在当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高中毕业后,张合明开始在他所在的公社工作。

“1971年,湖南邮政部门到我们这里来招录特殊服务工作人员,要求是退伍军人。可我们这里的退伍军人都被‘抢’光了,单位就招录了我。我是第一批加入我们单位的社会知识青年。”张合明记得非常清楚,来长沙工作的时间是1971年9月17日。

“我们的工作与邮政普遍服务要求和对象都不同,对家人和朋友就称自己是个‘送信的邮递员’。”张合明几乎做过这个专业的各项工作——营业、分拣封发、接发、投递等,直至专业管理岗位。由于管理体制变革,1995年1月起,这一岗位直管单位“从省到市”,他仍坚守在岗位上。

邮件被封装成一袋袋、一箱箱、一包包,始发地、目的地各不相同。最初,张合明从事邮件分拣封发工作,有时也需肩扛邮包,步行将邮件送到相关单位去。后来,单位配发了绿色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送邮件;再往后,就是用“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运送邮件;条件进一步改善后,汽车送邮件普及。“最开始长沙城区不大,我送邮件送多了,就能画出城区交通地图来。哪个地方怎么转弯,每条路如何进出,这些我都熟记于心了。”工作中,张合明不仅要保证邮件准确、迅速地送到收件单位,还要确保邮件绝对安全。

在火车站接邮件时,有时火车会晚点,张合明就要和同事守在站台上,直到接发好邮件才能下站台、回单位。“有一年下大雪,我们在火车站等邮件。寒风刺骨,我们穿着棉大衣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上世纪70年代,遇见大雪天,有时摩托车不能开、自行车不能骑,我们只能扛着大袋子,走路去送邮件,雪深过膝,雨鞋里都灌满了雪。”张合明从事邮政工作39年,一直做着同一件事情。

由于当年的“邮政特殊服务”工作是半军事化管理,所以张合明平时与外界接触较少,他的个人问题成了“大问题”。直到1981年,经熟人介绍,他才与妻子李杰辉相识。“按照要求,我向单位汇报,单位派人对她进行考察,考察通过后我们才可以继续交往。”1982年,33岁的张合明与李杰辉步入了婚姻殿堂。两人来到凯旋门照相馆,拍下了当时还很“时尚”的婚纱照。照片中的张合明身穿西装,精神帅气;妻子李杰辉穿着素雅的婚纱,楚楚动人。

1982年,张合明和妻子结婚时,在长沙凯旋门拍摄了时髦的婚纱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翻拍

1982年,张合明和妻子结婚时,在长沙凯旋门拍摄了时髦的婚纱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翻拍

从物质匮乏年代走向丰衣足食

张合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长大,苦日子的印象始终无法从他记忆中抹去。他上小学的时候,就要步行好几公里路,到当地的一个小镇上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放学回到家天都黑了;读初中高中时,上学的路更远了,且隔着一条涓水河,每到涨水时,还要自己撑渡船过河。

“这些都没什么,肚子饿才是大问题。那个年代没什么东西吃,我既要上学,还要种菜喂猪。”直到参加工作,张合明家里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他按“熟练工”的工资标准,拿到了31.4元工资。

然而,在当年计划经济时代,购物仅有钱还不行,很多生活必需品需要凭票供应。张合明结婚时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都是同事帮忙积攒“购物券”才买得的。1986年,他去长沙中山路百货商店通宵排队,终于买到了一台韶峰牌彩色电视机,一家人围着它热热闹闹看电视;2002年,他一咬牙买了一台电脑给儿子读大学用。后来,家里的“大件”越添越多,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以前,邮件登记需要手工抄录。1996年,张合明和同事开始使用电脑录入邮件信息。“你看现在,扫码就能录入信息。飞机、高铁加入运邮,邮件跑得更快了。”张合明说,邮递员交通工具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的日益强大。长沙邮政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邮政特殊服务”的能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这一辈子,与父母相比,简直幸福得‘下不得地’。”张合明告诉记者,从吃不饱的日子,到想吃什么玩什么都“随心所欲”,他们是感受最深的一代人。

2019年7月,结婚已经37年的张合明和妻子在家门口合影留念。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2019年7月,结婚已经37年的张合明和妻子在家门口合影留念。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家国感悟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切的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我亲身感受着国家的强大,感受着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也祝福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子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张合明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卢佳欣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卢佳欣

编辑:周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