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代步车因出行方便、易于驾驶等特点,颇受中老年人欢迎。但是这些车辆没有牌照、没有保险,安全性、防护性较差,加之其生产管理却并未纳入机动车管理,而大量厂家根本没有生产资质,粗制滥造、质量低劣,隐患多多。
老年代步车的野蛮生长
据了解,目前全国老年代步车保有量在300万辆左右,且数量还在增加。
6月27日中午,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小学附近发生交通事故,一辆电动代步车撞倒11名行人,其中6人为学生。肇事者疑似一名老人。
事实上类似代步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早已不胜枚举。交管部门去年的一项数据显示,2013-2018年,因低速电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多达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引发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0.9%。
“老年代步车”该怎么管
目前,一些城市已开展针对违规低速电动车的整治行动,但更多地方还是一筹莫展。一是执法对象多为老人,难免有所顾忌;二是实在太多太滥,积弊难除。显然,无论是事故发生后再严肃处理,还是对已流入市场的车辆严厉查处,都难以治本。
疏堵结合,加强老年代步车监管。一方面,面对市场正常需求,可借鉴国家整治自行车的经验,采用过渡期+上牌的方式来规范老年代步车市场,对于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一个科学的行业生产标准,引导其向正规车企转型。另一方面,要对现有老年代步车的存量开展清理整顿工作,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
加强对老年代步车的审核认证,依法取缔无生产资质的小作坊。既然大量生产厂家本来就没有资质,不合标准,监管就应该主动出手,该关停的果断关停,划清生产和销售的法律界限,遏制这种非法交通工具流入市场。
不是对老年代步车说“不”就可以万事大吉,倘若这背后的出行需求无法满足,各类代步车恐怕还会变着花样冒出来。人们的出行愿景,无非“方便”“安全”。从长远看要达此目的,最有效的还是继续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全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集约出行。有“堵”有“疏”、多措并举,才能让大家的出行多一分安全。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消费日报网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