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才匮乏、设施短缺,社区养老服务路向何方?

来源:人民网 作者:唐嘉艺 编辑:黄靖康 2019-05-24 14:57:47
时刻新闻
—分享—

“呦,今天又这么早就来啦?”

“可不是,今天早上我还要上书法课呢!”

清早8点,离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胭脂新村的“女儿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门还有半个小时,不少老人便已聚集在门口。在“女儿家”,老人们不仅能享受到餐饮、洗浴、理发等服务,还能学习到越剧、摄影、书法、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老年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在家门口养老,是大多数老人最朴实的心愿。老人有所需,政府有所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国办于近日也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各地社区养老服务业现在发展得如何,有哪些困难?带着疑问,人民网记者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走访,发现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但受专业人才缺乏、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养老服务中心的后续发展仍存在困难。

养老不出社区,“日托”、交友两不误

图为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盘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日常活动。(程浩 摄)

走进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盘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绿色为基调的环境舒适清雅,有的老人正在练习书法,有的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测量血压,还有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用餐……

近年来,各地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样的温馨场景每天都在不同城市上演。

杭州的“女儿家”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每天提供8道菜式,“荤菜5元、半荤3元、素菜2元、米饭1元”的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老年人每顿花费5-10元就能吃饱、吃好。

图为仉奶奶在乐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内学习使用手机。(孙一凡 摄)

在天津乐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仉奶奶正在和工作人员学习使用手机。“子女工作忙,不能总让他们教,在这学用手机,工作人员有耐心,价钱也不贵,我们都能接受,学会了就能和孩子们发微信,还能发表情聊天。”说着,仉奶奶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她录制的自拍表情。

图为成都龙腾社区老人们参加乐器俱乐部活动。(王洪江 摄)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便捷、丰富,还让不少随迁的老人建立起新的交际圈子。“我是随子女迁过来的。”在成都武侯区龙腾社区,71岁的黄元志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到龙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器乐俱乐部参加活动,主要负责吹笛子。黄元志说,“到这里来玩,就把老人从家里‘请’出来,融入社会、融入社区。”

足不出户 在家“下单”享上门服务

近年来,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群体,不少社区也推出了上门服务的养老项目,让老人们在家就能享受服务,不用再羡慕行动自如的老伙伴了。

提起武汉市武昌区户部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上门服务, 77岁的曾祥文老人幸福感满满。老伴卧床瘫痪已有16年,曾爹爹本想找医生去家里给老伴换尿袋,可公立医院没有这项服务,两个女儿又不在身边,他无法独力带着老伴去医院。无奈之下,曾爹爹只得去社区求助,没想到社区医生愿意上门服务,收取的费用比去公立医院还低14元。

“去年我仔细数了一下,社区27次派人去家里探望我和我的老伴,他们会询问病情,还为老伴按摩、唱歌,逗她笑给她讲故事。”说起社区的贴心服务,曾爹爹记忆犹新,“老伴的升降床坏了,我不知道该找谁修理,不由自主地走进了社区,他们的一句‘爹爹您别慌,让我想想办法’实在是让人暖心。”

图为曹淑杰家里安装的“一键式”终端,老人有临时需求时,可以通过终端呼叫服务人员。(高星 摄)

在北京朝阳区,社区的上门服务更趋科技化,一部“一键式”智慧养老服务终端,联通了999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驿站,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医疗服务和便民服务需求。89岁的曹淑杰患有帕金森症,平日里衣食住行都需要其他人帮助。她的老伴已经91岁高龄,儿子、儿媳虽然已经退休在家可以搭把手,但毕竟也都年过花甲,做很多事情显得力不从心。自从2018年安装了“一键式”终端后,每周都有人来曹阿姨家上门服务:保洁员杨建荣帮阿姨家打扫卫生,社区医生小何帮老人量血压、整理过期药品,护工小王帮曹淑杰阿姨洗澡、理发……曹阿姨的儿子对记者说,“他们一周来两次,提供理发、洗澡、打扫厨房卫生间等服务,我们家属于‘老年人照顾超老年人’,政府提供这项服务真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专业人才匮乏、设施短缺成社区养老发展之“痛”

进,可以去服务中心参加活动;退,可以在家享受上门服务。各地社区养老的不断发展,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着社区养老的质量提升。其中,缺乏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是存在于各地、最亟待解决的难题。

广州天河南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下属有6个星光老年之家,覆盖12个社区,人手紧张。以育蕾星光老年之家为例,整个团队只有6名工作人员,包括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和行政人员。“大家的工作量已经饱和,甚至是超负荷的。”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女士说,“对于一些不常下社区走动,或者情况特殊需要接受上门服务的老人家,我们也希望能够链接到更多的社会服务资源。”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赵耐香也表示,目前本社区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均为40后、50后,年纪偏大,暂时也没有招到专业的服务人员。她希望,在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上,能有更多来自家政服务专业的大学生人才。

场地有限、设施不足也是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因素之一。甘肃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慧芳说,一方面,社区虽然建立了一些老年人活动设施,但设施简单,场所狭窄,致使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并没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社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只有简单的医务室,没有老年医学方面的专家坐诊,不具备医疗急救和提供专业护理的能力。

此外,各地对于养老的资金投入差异较大,也制约了社区养老事业的普惠性发展。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社区养老缺乏稳定的资金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不少引进的民间养老机构又还没找到盈利模式,保持服务高标准就意味着收费高,许多老人收入不高,很难承受得起;而收费低了,服务标准和质量自然也会打折扣,又容易引起老人和家属的不满。

带着这些“痛点”“难点”,社区养老该如何前行?据记者了解,各级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也在行动,目前已出台了一些意见政策。

针对养老服务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国办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2019年9月底前将制定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同时,《意见》还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陕西省民政厅也将持续实施“千人培训计划”,每年免费培训1000名养老护理员。

针对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的问题,多地也制定相关建设计划。《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到2020年,重庆市计划新建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将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陕西则计划到2020年,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深度贫困地区护理型床位达到70%以上。

针对政府补贴不够、养老服务收费高的问题,不少地方的社区养老机构也在自行探索解决办法。在浙江“女儿家”,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可以积累时间币,以币换取服务。“我一般每周五下午参加两小时的志愿服务,一个月下来可以攒到8到10个币。”72岁的忻烈波告诉记者,40个币能换取一次理发服务。

谈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发展,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雷晓康指出,目前的社区养老应该将过度注重补硬件、“补砖头”的情况变为补软件、补服务,将有限的资源适当向平台方面倾斜。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平台,引入各类服务机构,通过平台提供老人接受程度较高的居家养老服务。

民政部养老专家、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熊承刚建议,要对各类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组织、机构和企业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

兰州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明则提出,老年人有“接受社区服务者”与“为社区提供服务者”这双重角色,社区养老要以社区为平台,对老年人“增能”“培力”,实现“老有所为”。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人民网

作者:唐嘉艺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