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区老人阅读短板倒逼文化养老提质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赵志疆 编辑:黄靖康 2019-05-09 15:53:13
时刻新闻
—分享—

【社评】本报特约评论员赵志疆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西城区统计局、西城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日前发布北京市首份针对社区老人阅读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九成老年人有意参与社区阅读。调查中半数以上被访者知道居住地周边设立了社区阅读空间,且超八成被访者对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创办社区特色阅读空间持“支持”态度,然而仅有不到四成的被访者表示曾去过社区阅读空间,显示出社区阅读空间对老年群体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

希望参与社区阅读,也知道社区阅读空间在哪里,却少有人光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要么是因为社区阅读场所的管理不到位,要么是因为藏书乏善可陈,一言以蔽之,当前的社区阅读空间还不太合老年人的胃口。

不可否认,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读书已愈发成为很多人追捧并享受的生活方式。在培育社区文化的过程中,社区阅读场所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社区阅读场所的价值并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能否展现出其应有的活力和魅力,只有去的人多了,书籍报刊让阅读者受益了,才算得上物尽其用。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从单纯的物质赡养向内涵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养老转变,加之老年人的时间相对自由且宽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年人去往社区阅读空间的频率足以显现出这一群体文化养老水平的高下。如果社区阅读空间失去了对老年人的吸引力,构建基层文化养老圈的积极意义无疑就会大打折扣。

对老年人来说,参与社区阅读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而且可以借阅读空间扩展社交,丰富晚年生活。遗憾的是,目前不少社区阅读场所或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或依附于小区物业,因缺乏专业管理,往往在热闹开张后流于形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王煜宇建议广泛建立社区图书馆,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这固然是提高社区阅读场所专业性的有效途径,但并非所有社区都有条件建设和运营专业图书机构。在此之外,站在提升文化养老品质的角度,培育合作共赢的市场供给机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样不可或缺。不难想象,如果能建立起“政府+企业+社区”的运行模式,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实行专业管理,社区提供场地,老年人的阅读去处将不会仅限于更新缓慢的传统型社区阅览室,而会在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等场所落地生根。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赵志疆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