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怎么辨清信息真假玩好手机?老年教育新课题

来源: 北京晚报 编辑:周娜 2019-04-23 11:06:47
时刻新闻
—分享—

“夕阳再晨助老服务课程3.0”正在北京各个社区逐步推开。受访者供图

为了追《都挺好》,家住海淀区的吴阿姨为买不买视频网站会员而纠结不已。而在一年前,她连微信都还玩不利索。一些老人在学会手机上网后,享受了便利,但同时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老年人纷纷“触网”,老年人的眼界更开阔了,对老年教育课程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夕阳再晨”的新变化

4月13日,青年助老公益组织“夕阳再晨”发布了全新的助老服务课程。九年来,这个组织已经从大学生社团成长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他们的服务内容也更新到了第三代。

“夕阳再晨”创始人张佳鑫介绍,在创办之初的头三年,志愿者们都是教老人学电脑。每次活动,志愿者都要背着电脑去社区,为了吸引老人学电脑,他们费了很多心思。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教老年人要从何教起,就按照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来教,结果效果很不理想。“老人对什么是内存、显卡,什么是兆、比特并不感兴趣。”

那个时候,老人对电脑是非常陌生的。张佳鑫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在台上讲,老人们看着、笑着,也不知道老人有没有理解。“因为电脑在他们生活中是平时见不到的,老人来学电脑只是一种爱好。”那个时候,“夕阳再晨”的每次活动都像是教小孩子的兴趣班,志愿者们教老人如何聊QQ、制作PPT、玩博客,怕内容枯燥,他们也教老人玩“植物大战僵尸”。

但是在2014年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一些老人也开始换掉“老年机”,换成了智能手机。一些老人主动向志愿者提出想学手机,志愿者们也发现了这个变化,于是适时地推出了微信、美图秀秀等一系列课程。在老人学习热情最高的蓟门里社区,靠近投影仪的座位非常抢手,老人甚至抢起了座位。为了照顾到所有老人的需要,志愿者们把老人分成小组,轮流坐在投影仪旁,才算解决了“占座”问题。

和之前相比,老人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张佳鑫总结道,这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对老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学习用手机上网成了一种生活的必需。志愿者们根据老人的需求,设计编写了55讲课程讲义,8套教学套餐。“夕阳再晨”的《手机里的大世界》、《爸妈微信e时代》等著作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推出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佳鑫发现老人又有了新的变化。如今的老人和几年前的老人相比,更加“时尚”,对于网络也更加了解。以前的老人不会用微信,甚至连智能手机都没有;而现在的老人不但都有智能手机,而且用得很熟练。“夕阳再晨”的工作人员施倩倩介绍,最早他们只是教老人如何用手机拍照,后来又教如何用美图秀秀修图,而现在,一些老人对这些课程已经不满足了。

手机上网基本的操作老人都学会了,“夕阳再晨”还能教老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张佳鑫和他的团队。

学会上网还得“擦亮眼”

张佳鑫发现,老人虽然基本都有了智能手机,但是打开老人的手机,里面有许多垃圾软件。打开老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则充斥着大量谣言和不实消息。老人学会了上网购物,却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经常容易被骗。老人虽然学会上网了,但是离“玩得转”还差很远。

老年教育机构创始人黄吉海曾提到,许多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有了上网的习惯。但只要出了有WiFi的环境,他们就一定会把流量关掉。因为老人认为开着的话一晚上可能就要扣掉五千块钱、一万块钱的流量费。“这是不是一个谣言?但是老人们就是会相信,因为他不知道,没有人教他这些。”

“老人并不知道‘热搜’和广告之间的联系,也不知道为什么阅读量很高的文章,很多都是虚假内容。”一位志愿者说,老人在学会上网后对什么都很新奇,但是这些网络陷阱却是防不胜防。

“如果老人没有分辨能力,老人学会了上网,就相当于暴露在了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张佳鑫说,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让老人如何利用网络能够生活得更好。所以,他们不仅要教老人学会“使用工具”,还要让老人能够提升“媒介素养”。

于是,在研发新的助老服务课程时,“夕阳再晨”把重点放在了提升老人的信息甄别能力上。比如教老人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如何在网上挂号不会遇到号贩子,哪些客户端上的信息比较靠谱。

同时,在单一的助老模式基础上,“夕阳再晨”又推出了“伴老模式”,让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高龄、空巢的老人家中,陪他们聊聊天,教他们如何甄别网络信息。助老服务的环境从社区活动室变成了老人家里,老人接受服务从“走出去”变成了“迎进来”,服务的内容更加多元,让老人非常满意。

张佳鑫表示,“夕阳再晨”新的服务模式不但要助老、伴老,还要“学老”。他说,未来他们希望能够不光是由大学生志愿者来讲课,还要发动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让部分老人成为老师。同时,不能老让老人当年轻人的学生,年轻人也应该从老人身上汲取到营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做好人生规划。

老年教育需“重新定义”

为了满足老人继续学习的需求,“夕阳再晨”还进行了新的尝试。他们推出了“云课堂”,把养生、太极、舞蹈、茶道等课程放在了手机上。未来,社区老人只要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足不出户地学习“老年大学”的课程。

现在的老人越来越“潮”,学习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刻板印象中的暮气沉沉的老人相比,如今的老人在消费理念、养老观念上都有所转变,心态更加积极,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中,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社会保障共同组成了该理念的四大支柱。正如张佳鑫所说,老人的需求变了,他们的助老课程内容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上周末举行的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高澍苹指出,老人不但需要照顾,也需要学习的机会,这是老人的基本需求。高澍苹介绍,老年人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要通过学习改变其生活习惯。“教育的内涵就是要改变,改变我们的行为,否则这种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她表示,当老年人再一次走向社会的时候,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但是她也提到,一些老年培训机构因为缺师资、缺资金,无法开设更多的课程,也没法去请优秀的老师来讲课。“一些兴趣类的课程很常见,但是在医疗保健、法律、理财等方面,依然十分欠缺。”

高澍苹表示,老年教育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来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同时,选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也非常重要。她说,有的老人喜欢看手机,有的喜欢听广播,有的喜欢上大课,有的喜欢小班授课,针对不同的老人,形式也要丰富多样。她介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教育分会目前正在着手制定老年教育的评价方法。“如何评价老年人学习效果好坏,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评价方法要不断地改进,才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和老人的需求。”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不是课程,不仅仅是教育,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教会大家如何去生活。”黄吉海表示。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 北京晚报

编辑:周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