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归乡华侨捐资助学爱洒故土……类似的告老返乡故事常见诸报端,反哺故土的举动值得称赞。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放到普通返乡族身上,他们没有创业机遇或雄厚身家,却仍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毕生技艺回报故土。
搞策划,挖掘家乡旅游资源
“没钱,可以贡献智慧。”贵州省清镇市84岁的余大志如今是家乡旅游业的“代言人”。
5年前,老家的村干部给他电话,称正在招募一帮退休“帮扶团”。他和几位退休乡镇书记、中学校长、临床医生听从召唤,返回了老家。刚开始,大家聚到一起不知从何做起,只是碰头叙叙旧。时间久了,余大志发现,经常有人开车去村口的石龙洞游玩,竹林边的红军渡口也有专家来考察过,他心想:能不能发展旅游呢?
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将“红色文化”当做主攻方向。为了突出特色,“帮扶团”开始四处寻找“红色故事”,他们对60岁以上老人逐一拜访,半年里,先后走访四十多人,写下5万多字的口述红军故事。同时,他们还重点挖掘村里的溶洞、寺庙、驿道等资源,做起了系列策划。为了吸引更多外地人来石龙洞,“帮扶团”带头募资修路,得到了外出年轻人及商人的积极响应。这两年,景区的路修通了,前来观光的游客陆续多了,“帮扶团”又当起了导游和后勤,“团里有一位精于表演‘姊妹萧’的,每次只要有游客来,他都会去表演助兴”。
做电商,把老家特产销往全国
湖南省隆回县72岁的阳淑容没想到,自己成了老家的“电商大王”。
退休后不久,阳淑容便回到故乡养老。无所事事的她便开了家小超市。然而当地小商店很多,开超市赚不到钱,进货还不方便。阳淑容老家是湖南某高校的帮扶村,常常有志愿者上门走访、购物。在志愿者的启发和帮助下,阳淑容决定尝试做电商,通过电脑和手机进货卖货。
2017年,阳淑容开始通过电商平台推销老家的土特产,反响出乎意料的好。除了电商平台,微信也成为阳淑容重要的推广阵地。经人介绍,她加了很多个群,但绝不轻易打广告,“经常在群里互动,跟大家混熟后,再顺道介绍家乡的一些好东西,大家的接受度还不错”。去年,阳淑容决定将资源无偿分享出来,帮老乡推销特产。几位留守妇女加入了她的团队,跟随她学习给产品拍照,掌握电商营销技巧,“如今通过电商平台,老家的农产品已卖到全国各地”。
办书院,老宅成育人私塾
乡下留守孩子多,河南洛阳市82岁的牛文竹决定从教育入手。
退休后,牛文竹回到山村养老,因为酷爱书法,在老乡中小有名声。没多久,有家长提出,想把小孩送来跟他学书法。牛文竹很意外,高兴地答应了。慢慢的,过来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牛文竹将旧宅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开辟出一块大场地专门辅导孩子练书法。这些年,已有100多个孩子跟随他学习,不少人还在书法比赛中获奖。
后来,牛文竹在书院里添置了一些图书。平时,常有乡亲前来借阅有关农业技术、中国历史、法律常识的书籍。书院出名了,市区一家书店的老板听说后,亲自送来500本书,“如今村里的人外出,别的地方人一听,都夸咱们村的人有文化”。(本报记者鲍杰)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鲍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