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房养老”骗局泛滥,公力救济在哪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彭杰 编辑:黄靖康 2019-03-21 14:53:50
时刻新闻
—分享—

【社评】本报特约评论员彭杰

意在补充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金融创新型产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一方面受益于政策许可将从试点向更大范围铺开,另一方面则屡屡成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士和机构在衍生新骗术的过程中取信老人的“法宝”。据《经济观察报》近日报道,因为与一家名为中安民生的公司发生业务关系,北京多位老人不仅“以房养老”梦碎,还陷入了“三角”甚至“四角”巨额债务之中,等待他们的,恐怕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维权之路。

实际上,从相关报道披露的内容来看,与中安民生公司牵涉的所谓“以房养老”项目不过是另一种翻版的理财、借贷骗局,与国家政策范围内的保险版“以房养老”没有一丁点关系。而自2015年以来曝光的类似案例中,已经有数十位老年人因此“房财两空”。

在正规的“以房养老”保险体系中,保险公司只是拥有房屋的抵押权,而非所有权。也就是说,老年人在投保相关产品时,保险公司不会收走老年人的房本,这是和打着“以房养老”旗号的骗局最本质的区别。从法律关系看,这些案子最棘手的地方在于,骗子利用老年人不懂一些复杂法律文书概念的弱点,让老年人在完全放弃自己权利的委托书、公证书等法律文书上签了字,从而在法律程序上具备了正当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倘若无法举证整个交易链条上的相关方存在蓄意串通行为,这就是“合法的行骗”。即便受害者通过提起诉讼能让房产过户环节得以中止,但经法律文书确认的相关债权债务关系依然成立,受害者最终还是得面临身负巨债的窘境。

如此看来,既然在官方认可的“以房养老”面世后出现了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骗局,在监督和查处层面理应有更多关卡来防止“以房养老”打政策和法律的擦边球。但吊诡的是,在老年人屡屡被骗的同时,却鲜见金融、保险、工商等主管部门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以房养老”变异套路发布相关风险警示,公检法机构亦鲜见结合“以房养老”典型骗局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2017年多起相关案件爆发后,北京市公证机构曾被责令整顿,相关公证程序也因此改变,但从最近的报道来看,相关环节对“以房养老”骗局显然依旧存在失守。行骗者固然有其狡猾、可恨之处,但当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在落地过程中被别有用心者异化成了坑蒙拐骗的噱头,除了个体需要提高防范意识,更多的公力救济无疑是裹挟其中的老年人当前最大的期待。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彭杰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