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15日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就总理答记者问中涉及的养老民生相关问题,本报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了解读。(本报记者王宇)
老年大学等社会力量免费使用公租房
李克强: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比如说,提供公租房,让那些从事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的社会力量免费使用,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可以减税免税,因为他们实际上也是帮政府共同解决民生之难。
解读李克强总理指出,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有1.7亿人,但养老机构现在能提供的服务,每百人只有三个床位。有的大城市统计,可能要到90岁以后才能等到养老床位。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尤其是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缺乏启动资金、用地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中,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不够清晰,公办养老机构市场挤占效应突出;尤其社区养老机构,有的社区有空间却没有设施,而一些社会力量希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却苦于没有场所。总理提出提供公租房,给予水电减免,其实是抓住了当前养老服务的“牛鼻子”:土地和场所。在未来,围绕这两个方向将会跟进一系列政策,旨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给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营造好的氛围,有效扩大养老服务市场供给。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激励社会力量创业兴办养老服务事业,进而带动养老服务市场供给大规模增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
普惠养老是今年的重要方向
李克强:重点发展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这样可以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只要安全可靠,大家是欢迎的。
解读养老服务“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这是总理调研得出的结论。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2月22日联合发布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到,调动社会力量,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是2019年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提供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养老服务发展带来的实惠。发展的重点是社区养老服务,服务质量的要求是安全可靠。而提供普惠养老的,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也可以是营利性的企业。只要能提供大家所需要的普惠养老服务,政府都将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
目前,郑州、武汉等7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已开始签约并启动。说句“过硬”的话,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未来能让大部分中等收入老年人找到合适的养老场所,解决大部分老年人养老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安享晚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
互联网+养老应尽快普及
李克强:在社会领域,像“互联网+养老助幼”,可以联动许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
解读“互联网+养老”秉承互联网开放、便捷、分享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它不但能方便老年人得到便捷服务,扩大养老服务产品有效供给,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能力,还能推动实现医养结合目标,提升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积极性,应该得到普及。
“互联网+养老”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也是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一方面需要尽快制定养老服务平台标准;另一方面还要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确补贴标准等,推动社会力量成为“互联网+养老”的发展主体。(北京大学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志刚)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