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几点建议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宋文甫 张霜露 编辑:黄靖康 2019-02-15 15:56:23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新时代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级偏低且历史包袱沉重,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各种矛盾复杂交织。加快推进全国统筹,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牢牢扭住下述关节点,着力在治弱补短上狠下功夫。

统一路径模式

目前,全国不同地域之间、不同养老保险险种之间的待遇计发标准有别,基金管理模式各异,政策口径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全国统筹,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统一的指导意见、政策模式与实现路径,确保全国各地执行标准相同、行动步伐一致。

统一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不断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有为地在“尽快”二字上聚焦发力,想方设法让“实现”真正变为现实。要紧贴养老保险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找准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全力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取得实效。要自觉克服等靠思想和畏难情绪,超前谋划好本地区、本部门在落实全国统筹中要做的工作,一项一项抓紧,一环一环扣实,确保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好政策、经办以及信息技术层面的无缝对接。

厘清政策口径。要着眼从更高层次维护养老保险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清除违规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扩大提前退休工种范围、降低缴费基数下限、设立最低养老金标准和通过一次性趸缴方式将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参保范围等地方性“土政策”,从政策源头上把住“跑冒滴漏”关口。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各地基金上解工资基数、上解人数和上解比例,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基金筹集的责任上保持公平一致。要建立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注重从参保扩面增长率、征缴收入增长率、地方财力投入增长率、历史欠费清偿率等多个维度加强对各地工作的监督管控。

明确阶段步骤。要按照逐步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普遍开展基金投资运营、统一基金预算、全面实行统收统支的步骤,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扎实推进。要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为牵引,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层级,加快建立既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可操作性,又能适应现阶段发展需要的中央调剂金制度,并根据工作进度需要设置一定增速的阀值,逐年提高上解比例,为实现全国统筹预留接口。要大力拓展基金多元化投资运营路径,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全国统筹的内生动力。

理顺管理体系

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必须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重中之重,在打破体制“蕃篱”的束缚,建立指挥通畅、反应灵敏、高效快捷的经办新体系上求实效。

优化经办机构设置。要按照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思路,科学整合省市县三级分设的社保局、机保局、居保局、基金管理中心等经办机构,统一设置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名称,重塑经办规程,优化资源配置,以统合的办法破解经办分支过多、管理环节重复等问题。要积极适应征缴职能移交税务部门后养老保险经办工作重心发生转变的客观形势,合理调整各级经办机构的内部设置,把力量聚焦到实现待遇精准管理、提高基金收益、搞好风险防控等方面上来,为实现全国统筹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针对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后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任务剧增的实际,扎实推进基层经办平台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努力将经办服务推送至参保群众的家门口。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当前,一些经办工作之所以在基层末端落实不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要充分借鉴公安系统的纵向管理模式,突出强化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纵向管理职能,除了业务上的管理和指导权威外,还要赋予上级经办机构对下级经办机构的班子配备、干部任免、行风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更多的“话语权”,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扁平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将乡镇(街道)服务平台社保经办人员编制纳入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垂直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激活基层经办队伍的工作热情,以管理体制的变革推动经办工作的末端落实。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是全国统筹的“动脉”所在,必须始终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灵活采取“撤、并、建”相结合的方法,将分布在各地名目繁多、封闭运行、呈碎片状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改造,最终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一个经办平台管理、一套信息系统操作和一个业务经办规则。要按照“数据向上集中”的要求,把分散在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养老保险基础数据进行集中,建成全国唯一的养老保险数据库,为统一经办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要以社保卡为载体,广泛推行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一卡通”,确保参保人员无论养老保险关系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身居何地,都能通过社保卡在任何社保经办机构网点办理权益查询、关系转接、待遇申报等相关业务。

明晰分担机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从“现收现付”模式直接跨入“部分积累”模式。这种转制承担了计划经济时代职工退休前无需缴费而带来的巨额历史债务,并在清偿责任区分上长期存在着失衡和错位现象。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坚持从清理历史包袱、纠正狭隘的地方利益主义、建立权责明晰的财政分担机制等环节入手,把制约基金统收统支的深层次障碍彻底破除掉。

要将权责各归其位。要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在全国统筹中的具体责任,通过将权责正确归位,确保中央、地方“两个轮子”协调运转。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要在尊重其业已形成的利益格局、不影响本地区参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动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导向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全国统筹的向心力。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督促地方政府认真履行完成征缴预算、落实配套资金、清偿本地历史债务等责任,把“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要求落到实处,坚决防止出现“搭便车” “吃大锅饭”等责任弱化现象。中央要加强对各地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实现全国统筹后基金收支的通道顺畅,地方积极性不减。(宋文甫 张霜露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宋文甫 张霜露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