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七旬老人为文物留住“朱颜”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骆一歌 编辑:黄靖康 2019-01-28 10:25:18
时刻新闻
—分享—

46031548610602328.jpg

近日,71岁的苏先明正用毛笔修补明代画家仇英的画作。图/记者杨旭

1月24日,71岁的苏先明在一张古画上用毛笔修修补补,这幅画是明代仇英所画。2018年6月时,这幅画作“支离破碎”,色彩也已模糊,如今,这幅画正逐步还原本来面貌。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50年,苏先明复原的文物已达上千件。

既当“工匠”也当“学者”

洗尘(将画上的脏污清理干净)、把破损部分一一还原、“画底造纸”、修整补色和最终的提雅——即最后提炼整个画作的色泽和品质等步骤。以仇英画作的修复为例,仅技艺方面的修复就需要闯过以上的层层关卡。

在修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远远不止技艺本身,历史文化知识,书法、绘画、雕刻等都要“一手抓”。

苏先明说,从事文物修复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首先是材料学,从事文物修复文物鉴定,需要掌握材料学知识。“从古时候的材料到现代材料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材料的属性都要很熟悉。”此外,还需了解文物所在的历史背景,一件物品的呈现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物质、技术息息相关,这也就要求修复者需要有涵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最后,毫无疑问的就是书法、绘画等艺术技法,“不仅要懂,而且要相当精,不然人家的东西坏了一点你都没办法补上。”苏先明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书法绘画名家就能胜任文物修复工作,因为很多书画名家的作品充满强烈的个人特色,而文物修复者的技法则需要千变万化,要适应原作的风格……近50年的“锻炼下来,苏先明手上有了五项发明专利:包括真空注惰隔热防火防爆玻璃特技、银缕珍珠席、衫、贵妃竹革鞋、墨玉紫皮(砂)陶银透镶器皿、竹木阁原料、蜡漆油硼丝热处理特技。“总之,需要‘学者型的工匠’和‘工匠型的学者’。”苏先明道。

收入可观,传承“断层”

记者在苏先明文物维修服务部的价目明细表中发现,这个行业的收费相当可观:玉石金铜类、陶瓷水晶类、银革乐器类、银艺类的修复价格大多都按物品原价值的一定比例收费,以著名字画、湘绣、苏绣作品的修裱为例,收费是原价格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假如一幅古画的价值千万,那么修复的收费在百万以上。然而,这个高收入行业的就业人数却并没有想象中多。苏先明感叹,这行年轻从业者出现了“断层”。他认为,文物从选材到修复和保护,都需要相当精密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学习大量跨学科知识。想要学到最终出师,一般人至少需要10年。并且所有学科的水平都不能只是“一般”,“毕竟相关文物(修复)都需要顶级的文化和艺术,这一点就比较难。年轻人跨这么多学科,短时间不一定能够学会。”此外,还需要好师傅、可以供实践的物品。“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潜心搞研究。毕竟能赚钱的不止这个。”

苏先明感叹,除了人才缺失之外,许多特殊材料的制造工艺也在慢慢消失。作为一名已经年过七旬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不忍看见老一辈同行相继离开后,这个产业逐渐消亡。“希望各大专业院校材料学或者美术的学子,以及社会的有识之士能够细细品味(这个行业),也希望有人能帮助教学育人办厂,成就一代产业后人。”

本报记者骆一歌实习生蒋一锐长沙报道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骆一歌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