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云才
生活中,我们见惯了各类冒充者,其所冒充的都是厉害角色,非富即贵。可最近据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在沈阳有两家医院,却出现一些老人冒充病人。“病人是演的、诊断是假的、病房是空的……”这些老人一群群被赶鸭子一般带到医院,聚在一起打扑克,“出院”时非但不需交医药费,还能领到“工资”。原来,医院与他们内外勾结,骗取医保。
想来,这些被雇用的老人根本不需要什么演技,只要跟着走一趟、交出医保卡就行,应该属于最容易做的“群众演员”了。他们的“工资”还不低,每人能拿到300元,不知该羡煞多少在横店等着接活拍戏的俊男靓女。只可惜,被央视曝光之后,他们的“演员饭碗”估计被砸掉了。据最新报道,涉事的两家医院已被责令停业整顿,包括院长在内的十多名相关负责人被公安机关依法控制。可说是“树倒猢狲散”了。
在我国,社会保险骗保行为早就被定性为“诈骗公私财物”,也就是说可追究刑事责任。然而,这两家医院却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骗保,真是令人惊讶。从报道看,骗保牵涉的人员众多,光是扮演病人的“演员”就有一大群,明摆着违法的事,他们为何毫不畏惧,也不怕穿帮呢?只能说,以往我们对于医院骗保,处罚实在太轻了,往往仅是“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退回骗取的医保基金而已。这种“罚酒三杯”式的处罚,怎能让作奸犯科者对于法律保持应有的敬畏呢?久而久之,一些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就将医保基金视为“抢到碗里就是菜”的唐僧肉,产生“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而百姓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更助长了“演员”队伍的壮大。
可见,对于医院骗保,唯有依法严厉惩处,该吊销许可证的吊销许可证,该判刑的坚决判刑,才能产生足够的法律震慑力。就百姓而言,也要看到,医保基金是每个人都可能用到的救命钱,我们对于骗保行为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充当骗保的“演员”与道具。被人利用干违法勾当,迟早会付出代价的。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袁云才
编辑: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