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省内报纸大肆宣传公交惠老政策,山西大同67岁的王林却有些心酸,他所在的大同市虽也出台了惠老政策,但年龄门槛却放在70周岁以上,“别的地方早就放宽到65岁了”。
各地近年来都陆续出台了很多惠老政策,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不少地方的惠老政策门槛设置偏高,是最为老人诟病的地方。
十省会70岁才能免费乘车
王林家住大同市云冈路,每天上午他要去公园参加合唱团,下午要接孙女放学,一天来回至少要坐4趟公交车。对于他这样的公交出行专业户,每月交通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林想去公交公司办免费乘车卡,但被告知还未达到年龄标准,“想为老年人做实事,为什么要把门槛设置这么高呢?”面对王林的疑惑,相关工作人员也只能微笑着说抱歉。
年龄设置偏高的现象不止发生在大同,记者在省会城市间展开调查发现,目前仍有十个省会城市把免费乘车政策定在70岁以上。
省会城市免费乘车年龄标准
60岁以上 郑州、呼和浩特、拉萨、昆明
65岁以上 北京、广州、天津、长沙、南昌、武汉、重庆、哈尔滨、长春、太原、西宁、济南、西安、乌鲁木齐、银川
70岁以上 成都、贵阳、石家庄、沈阳、南京、南宁、福州、合肥、海口、杭州
特别要提的是,上海在2016年对年满65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发放每月不低于75元的综合津贴,因此原有的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政策也随之取消。
很多城市对“老漂”不太友好
不少政策还对“老漂”不友好。2015年,在广州居住了23年而不能享受乘车优惠,66岁的福建人游木春将公交公司告上法院;时隔3年,广州外埠老人依旧不能享受同等乘车优惠。不仅如此,免费体检、长者饭堂等政策同样与外地人无缘。
“只有羡慕的份。”甘肃兰州69岁的汤玲娟目前在山东青岛带孙,她说,青岛本地老人的优待政策很多,65岁以上老人有意外保险,能优先安排住院床位,还能享受水电减免政策。去年,在青岛居住半年以上 的外地老人能享受免费体检,汤玲娟头一回走进社区医院,“为这个高兴了老半天”。
“还是要靠老龄部门做工作”
在降低惠老政策门槛这方面,有不少城市走在前列。如在高龄津贴方面,目前多数省份的高龄津贴针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但青海和陕西则把门槛降至70岁以上。在陕西,70-7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50元生活保健补贴。
如何降低门槛?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孙立国建议,尽量先保证公共服务优待,在北京,除优先分配保障房等与经济挂钩的政策只针对北京市户籍老人,其余36项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待政策,在北京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外埠老人基本都可享受,“这些需要老龄部门去做工作,说服其他部门一起联动,特别是财政部门,因为惠老离不开财政补贴”。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坤 王宇
编辑:黄上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