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5分钟养老圈实现“银龄自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黄上润 2018-06-20 11:02:51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洪虹

  书法、绘画、剪纸、京剧、口琴、手工、合唱、舞蹈……在岳麓区咸嘉湖街道荷叶塘社区,每周七天,多样课程在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轮番开展,空间享用、专业老师授课、按摩理疗体检等一条龙服务,针对60岁以上老人全免费——这个叫“夕乐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每天有200余人次前来打卡体验,成为周边老年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长沙正积极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15分钟步行生活圈成为400个街道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在这场区域升级、生活提质的城市更新中找到坐标并获益?

  记者近日探寻发现,咸嘉湖街道已探索出一种模式:在老年人口占比达12%的中心成熟街区,引入民间服务机构,在重要片区布点,以健康、文化养生服务为载体,升级15分钟步行生活圈为15分钟养老圈,真正实现“银龄自治”。

  活动丰富多彩,拒绝麻将桌

  夏日午后,沿着河西王府井商场旁的密林小道蜿蜒缓行几分钟,夕乐苑的三层独栋小楼出现在眼前。与数百米外的热浪和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凉爽静谧。今年72岁的王世文和几位邻居已在二楼的“静心堂”习字一个多小时;在一楼,几位老人一边享受按摩、足疗服务,一边轻声交谈着。

  与很多养老中心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麻将声。“电动麻将桌坚决不搞,容易把氛围搞坏,所以你看我们这里的老人家,生活方式、精神状态都大不一样。”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明鹏说,在一些民间养老机构,打牌是老人的主要消遣方式,甚至不少老人为了抢牌桌发生争吵。

  不打牌,老人们的大把闲暇时间如何消磨?

  “我每天都会在这里待两三个小时,写写画画五六张纸。”王世文是“静心堂”即书法室的“负责人”,这里每天学员满座,何时购笔墨纸砚,何时办书法研习会,王世文了然于胸。在口琴课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还在这里学会了吹口琴。85岁的李桂秋之前只能在小区里散步、打太极,现在参加了70人的合唱团,经常来排练,“原来腰腿疼得厉害,现在身体好心情好,心情好人不老!”

  不只是荷叶塘社区,白鸽咀社区的养老服务点,也主动拒绝麻将桌,充分践行健康文化养生理念。“平均每天会有五六十位老人过来,拔罐、艾灸、按摩、下棋、做手工。”工作人员刘玉玲说,利用这个1000平方米的架空层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初衷就是希望老年人健康快乐,精神富足。

  “老管家”带领大家乐享晚年

  从夕乐苑一楼北边窗户望去,院前摆了一排花草的那户,就是李桂秋家。“我来这里按摩健身、唱歌跳舞,很近很方便。”李桂秋戴着潮款鸭舌帽,容光焕发,笑着说这里的老人都开始“逆生长”了。

  “我们的目标是让街道内的老人步行到最近的养老机构不超过15分钟,服务人员从接受预约到上门服务步行不超过15分钟,子女看望老人步行不超过15分钟。”咸嘉湖街道工委书记李群素介绍,目前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6000人,只有1所公办养老机构,创新引入社会机构共同搭建15分钟康养+文养服务圈,也是当下“一圈两场三道”建设的深入探索。

  每周三上午9时,70岁的谭素娥便会穿上黄马甲,和另一位“老管家”一道出现在夕乐苑。这样的“老管家”在夕乐苑有21个,从周边小区的退休党员、“五老”成员、楼栋长、志愿者中选拔而来,指导新来的老人使用各种理疗、康复服务,了解大家的日常需求,解决困难,并及时传达和大家相关的服务信息。

  “我们‘老管家’都是自愿的,我也算‘老口子’,除了值班日几乎天天来,大家都是一家亲!”去年夕乐苑开张之前,谭素娥远在上海的儿子还经常把母亲请去住一阵,如今能在这个大家庭发光发热,为群众服务,儿子再也请不动母亲去往上海了。

  有了这些“老管家”,养老服务中心辐射范围内8个小区的老年人,有了自己的集体生活。以谭素娥所在的西子园小区为例,这个小区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约30%,而这些老人中三分之一处于独居状态。“在我们这里登记了并且常来活动的老人有400多位,周一到周五基本满员。”李明鹏说。

  “‘老管家’们一方面享受服务,一方面又是服务的提供者,平时我们也会结合一些社会资源做活动,发动老人们一起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实现老年人的自治。”荷叶塘社区主任石沙说。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黄上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