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你回不回家?爸妈并不在乎

来源:红网 作者:周娜 编辑:周娜 2018-06-15 09:59:50
时刻新闻
—分享—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挂艾叶、菖蒲驱邪避灾。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节到粽飘香,千家万户过节忙。又到一年端午,但是人们普遍却感觉过节气氛在变淡。假期一到,上班族不是堵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堵在去旅游的路上。成千上万的父母是否都在家翘首以盼子女的归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传统端午文化熏陶下父母想法并不传统,不再过于强调节日子女必须回家。这个端午节,父母们更希望能让自己过得充实而健康。

  “端午节别过来了,懒得搞饭菜”

  平时工作忙碌,只在传统的团圆的节假日回家看望父母,成了许多上班族每年的常态。但是对于父母而言,过节则意味着打扫卫生、做饭菜,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和子女沟通交流。渐渐,鞍前马后“招待”子女成为一些父母不愿意承受的“节日之重”。

  “端午节我不让他们(子女)过来,我们去他们家过节,我懒得搞饭菜和卫生。”来自上海的76岁的朱薇琴阿姨和子女虽然都长沙安家定居,但并没有住在一起。朱阿姨平时对生活安排得很细致也很有规律。在她看来,她和老伴有自己独立的生活,除了在快乐老人大学上课学习,她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朋友圈”和“同学圈”,不想特意为了过端午节而忙乱一天,朱阿姨笑言:“不希望打扰子女的生活的同时,也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节奏被打乱。”

  “子女回来一天,我们要忙两天”

  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菜单,早上六点起床买菜、洗菜、切菜、炖汤,上午十点半两个女儿带着孩子回到家中,还要赶紧泡茶、洗水果,拿出前一天备好的零食招呼外孙们吃。没和女儿聊上几句,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炒菜,十二点准时上好一桌端午大餐。这就是65岁的彭春兰老人端午节例行的安排。

  围坐在饭桌上边吃边聊,这大概是彭春兰老人每年端午最期待的“天伦之乐”的时间。吃完饭,两个女儿又带着外孙急匆匆走了,怕堵车,或者还有别的饭局,留下一桌狼藉和夫妻俩热闹过后内心的空荡。过这样一个端午节,彭阿姨难免有些惆怅,“当然是希望她们会回来看望我们,但更希望她们不是只过节才回来那么几个小时。她们回来一天,我们要忙至少两天。”

  “常回来看看,不用选择特定节日”

  在80岁的孙经德的记忆里,传统的端午节不仅仅只是吃粽子、看赛龙舟、纪念屈原。在这一天,母亲用五到七个粽子串成一团、中间放一朵花,自己提着粽子去送给私塾的教书先生。“要给先生敬礼,然后再奉上礼品,这是尊师重道的好传统,可惜这种良好的传统并没有保留下来。”提起儿时的端午记忆,孙经德感慨现在端午节的“味道”在变淡。孙老先生说,子女工作忙碌,平时没多少时间在一起,他也很能理解,并不刻意要求这个端午节过得多么热闹,“子女们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并不需要选在特定节日。”

快乐老人大学科大景园校区学员和居民们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粽香浓·爱国情”活动。周柯朵摄

  扩展“同学圈”,自己过得充实最重要

  “就是在家,普通的做一顿饭吃,再吃个粽子吧,其他还能做什么呢?”67岁的肖步辉拒绝了同在快乐老人大学的同学端午节联谊邀请。作为手机班的班长,肖步辉是班上的电脑通、手机通。同学们有不会用手机下APP、不会用电脑下载电影和视频、不会选购U盘的等等,都会找他询问,他都会很耐心地解答,人缘非常好。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家中还有一个体弱的老伴等待他照顾,更少人知道,他的独生女儿早在20岁的年华就离开了他们,自此,两夫妻的每个团圆的节日都失去了光彩。好在他继承了来自父辈的坚韧和乐观,学会用充实的生活填补心灵的空缺。加入快乐老人大学后,学校规律的学习生活、新知的获取、朋友圈的扩展,让他有了新的寄托。

  像肖步辉这样,选择在“在学习中安享晚年”的老人不在少数。69岁的侯知斗当了几十年的中学老师,退休后空闲了,很是不习惯。除了每天早起打篮球,自学太极,他还爱上了在快乐老人大学的学习。他报了三个班:手机班、二胡班、唱歌班,重拾年轻时的爱好,从老师变成“学生”, 他称每天过得很快乐,并自信地表示:“我唱歌唱得很好!”老年大学的文化学习生活给了部分老人晚年生活更多的选择。规律的学习生活,丰富的课间课外活动,和谐的交际朋友圈,将一些老人从单调的生活中解放出来,给予了部分老人没有子女陪伴所需的精神抚慰和情感交流,更容易活出年轻的状态。(记者 周娜)

来源:红网

作者:周娜

编辑:周娜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18/06/15/45433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