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村支书蒋素梅(左一)为村里的妇女培训百香果种植技能。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8月26日清晨,阳明山脚下。一场秋雨后,57岁的廖春艳戴上帽子、提着桶子,到园子里捡果去了。
廖春艳所在的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是一个“网红村”,沿河3公里的果蔬特色产业带,一路瓜果飘香。
“一天都不能停,你不去捡,果子就烂在地里了。”百香果的架子只有一米多高,廖春艳猫着身子钻进去。刚刚过去的那场雨,又使果子落下不少。
2018年,廖春艳种植百香果,是村里最早种植百香果的人之一。20多亩地,从育苗到摘果,一年四季,几乎都是她在打理。
人勤快,天也帮忙。2018年首次挂果便大丰收。“最多时,一天要捡200多斤,还要请十几个人帮忙。”廖春艳说,当年永州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好在村里举办,一天就卖了2.7万元。
果子长这么好,有什么诀窍?廖春艳指了指一旁的女村支书蒋素梅,“你可以问问这个‘高手’。”
38岁的蒋素梅,说话时笑眼弯弯,性子干脆直爽。2008年开始担任村妇女主任,见证了廖家村的“蜕变”。
廖家村林地多,耕田少,全村413户1365人中,曾有贫困户107户385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负债4.5万元,是省级贫困村。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务工,要照顾老人和小孩的留守妇女,便成了重要劳力。
2015年,省林业厅帮扶工作队驻村后,流转全村土地7000多亩,搭建村集体经济。后来,村里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开放利用。
有了地,妇女能干什么?蒋素梅大胆尝试,带领几户村民种百香果,并成立专业合作社。没有技术,先去广西、怀化等地学习,回来再手把手教大家。蒋素梅到外地经常分不清方向,转得头晕,传授起种植技术来,却拎得门清。
村里还请来永州市的技术专家为大家现场教学。近年来,共培训妇女630余人次,全村75%的妇女掌握了种植、养殖等技能。村里12家种植养殖合作社,有7家法人代表是妇女。
致富带头人蒋路种植葡萄10年,合作社十几户人,90%以上是女性。“葡萄园里大多是手工活,剪枝、修果,她们更有耐心。”
一个个女能手干出了精彩“事业”。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后,“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国家森林乡村”等一块块牌子又“纷至沓来”,廖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46岁的廖海君之前在外做小生意,看到村里的变化,去年决定留下来。
干点啥呢?廖海君从祁阳考察回来后,种植了20多亩甘蔗和10多亩生姜,再手工熬制成红糖,“全村只有我一个人做,没人抢市场。”
记者问,“赚了多少?”
“亏了十几万。”廖海君一边泡红糖水,一边苦笑道,去年发洪水,淹了一部分,加之今年疫情不能寄快递,错过了销售的黄金期。廖海君指了指楼上,现在还有500多公斤存在家里,只能留着慢慢卖。
“还继续种吗?”
“种!亏了就亏了,钱没了继续赚!”这个瘦瘦小小的女人,回答得很是坚决。廖海君对自家产品的品质很有信心,她翻着手机朋友圈给记者看,有个天津人买了100多公斤,评价说“这个红糖泡水喝很纯,不会甜得发苦”。
记者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甘甜中带着一丝丝姜味,甜而不腻,就像廖家村人的日子,在味甘甜美中升腾。
■记者手记
追梦路上巾帼不让须眉
刘燕娟
80后的蒋素梅,党员,想干、会干。她担任村干部多年,带头承包村里的流转土地种植百香果,给妇女提供务工岗位,传授种植技术,带领全村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断前行。
70后的廖海君,敢干、能干。她在南县卖过服装,在广西做过木材加工生意,在外打拼多年积累的坚毅果敢,敢于尝试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面对困难和失败,也信心坚定,毫不退却。
60后的廖春艳,勤劳、朴实。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三代人的生活起居收拾得熨熨贴贴,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这3个年龄段的妇女是留守廖家村的主力军。她们参与产业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用勤劳和智慧撑起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半边天”。她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妇女,她们有技术,会管理,还有经济头脑,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弄潮儿”。
巾帼不让须眉。流世千年的永州女书,传递了昔日永州女性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而今,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永州妇女,她们积极参与村里的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参与村务管理,不正是女书中所传递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