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改”如何变“我要改”

2020-08-10 15:52:22 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黄靖康
字号:

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在提升居住舒适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已然成为各方共识。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如何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仍亟待重视和解决。

难题业主不理解,配合度低

在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湖南邵阳市凝秀社区志愿者唐秋红看来,要发动居民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来,首先要争取居民的理解。

唐秋红介绍,凝秀社区2019年启动改造前,她作为志愿者骨干,配合社区征集居民意愿,没想到一开始就碰了一鼻子灰。“很多居民都把自己当‘局外人’,改不改都觉得无所谓。”唐秋红说,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去“扫楼”收集居民意见时,很多人最关心的不是改什么、怎么改,而是要不要出钱。有的人甚至直言,“与其掏钱改造公共区域,还不如给家里多买点家具”。有些人即便得知不用自己出钱,对提质改造一事也显得漠不关心。唐秋红总结,这与居民对项目缺乏了解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我们挨家挨户解释拆棚户、建停车场等项目与居民生活的利害关系,施工过程会采取哪些降噪、降尘措施,最终确实征集到了很多合理的建议,一个月后改造计划得以启动。”

经验激活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之一,北京朝阳区劲松北社区党委书记陈波说:“老旧小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让居民满意,要想改好就要调动居民参与,在改造初始充分尊重民意。”他介绍说,劲松北小区是有着40年楼龄的老旧小区,60岁以上居民近40%,启动旧改前,社区总共组织召开了20次居民议事会征求群众意见,在对2380位居民代表进行调研后,才最终确定改造方案。

“有人提出,社区住户多,公共空间少,我们就想方设法增加公共空间,还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运动健身场所、娱乐场所,设立社区公益集市、医疗点、便民理发店等项目。还有人提出小区道路狭窄,我们就拓宽路面,减少坡道和台阶,进行防滑处理。现在,社区托老所的建设也正在推进中。”陈波说,在改造过程中,指挥部还邀请了一些居民代表当“监工”,及时完善改造项目。下一步,社区还计划把改造深入到老人家里,加装感应灯、卫生间扶手等。

事实上,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不少。在浙江杭州市大塘新村小区的改造过程中,设计公司甚至“还权于民”,让居民自己动手画图纸,最终由18位居民代表组成“导师”团,代表大家评审总体方案。负责该项旧改工程的专家陈鲲生表示,此举的目的在于引导居民参与改造工作,“把以往由政府主导的‘要你做什么’,转变成居民主动提出‘我要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效果好得多”。

破局政府引导和居民自治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部分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不关心,主要在于“共建家园”意识淡漠,既需要政府引导,还要最大限度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落实共商、共改、共担、共管、共享的“五共”原则。

如何调动居民积极性?陕西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老旧小区改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昌宏建议,可以由社区党委牵头,搭建由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产权单位代表等多方参加的党建联席会,把各种资源、力量整合起来,集纳民意,针对具体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另外,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充分吸收业主代表参与工程现场监督及验收复核工作,确保改造工程善始善终,不留烂尾。

在这方面,一些基层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比如江苏苏州市发起“出资‘一块’钱,‘一块’来改造”行动,培育居民参与改造的意识。即将启动建设的城镇老旧住区改造管理系统,还将居民意愿作为项目生成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安排优先序列,形成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