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再新
陈燕
李进
疫情可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慢性病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如何科学应对?我们采访专家,在8-9版推出“慢病患者战疫宝典”。提醒您:无急诊就诊需求尽量少去医院,必须就诊时,先网上挂号、咨询就医流程;能自己去的就自己去,若需陪护人员,最多1人;请医生评估是否能多开药量。本版为患高血压、呼吸病、肿瘤者支招。
心血管病高血压患者更易感?不能这么说
我国有近3亿高血压患者。特殊时期,如何安全度过?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高血压患者易感新冠病毒?证据不足新冠肺炎发生后,医学期刊发表了很多文章。但这些文章里,从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其中详细记载了病人高血压病史的文章并不是很多。最早的是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提到41位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样本量比较小,其中提到高血压患者有6名,占比15%。《柳叶刀》另一篇文章报道了99例确诊患者,其中40%患心脑血管病,但没有单独提到高血压病人数量。2月7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文章指出,13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56岁,74.3%是男性。其中,64例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患高血压的有43例,占31.2%。以目前有限的数据,还不能说高血压病人感染的可能性就比其他群体更大,还需收集大量数据。
目前研究发现,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口腔、鼻咽部或眼结膜,这些部位的黏膜细胞上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这种受体,病毒通过与ACE-2受体结合后侵入细胞内部,巧妙利用细胞里各种成分来合成并复制病毒,产生更多的新病毒,新病毒排出到细胞外再感染身体其他正常细胞。说到ACE-2,许多高血压患者似曾相识,因为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吃到一种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的降压药(即普利类降压药),这类药是不是会影响到ACE-2的表达?用ACEI类降压药后,患者的ACE-2表达是不是增加了?如果黏膜细胞膜上ACE-2的受体数目多了,在同样的易感染环境下,碰到同样的病毒数量,他致病的可能性会更大吗?由于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证据,不能作出结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心血管医生的建议是,如果高血压病人已感染该病毒,又用了普利类药,据血压的水平,可考虑停用,改成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
降压方案不变,最好不改品牌不换药名如果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服用普利类降压药者)没有感染新冠病毒,是否要改药,目前还没有理论根据,所以最好仍按原来的降压方案:原来吃什么药,现在继续吃什么药,坚持服药,一天也不能停。因为如果药物更改后血压波动大,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最好是病人原来吃的是哪个公司生产的哪种降压药,继续买同样的,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品名的药,药效可能存在一点差异。
如果原来吃的药实在买不到,可在医师指导下用替换药,但一定要密切观察、测量血压,这样才可靠。建议最好不换药名,也就是说,还用同一名称的药,可以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时把这期间的血压记录下来,待疫情过后,去门诊找心血管医生复查。
血压升高且感觉难受,快看急诊拖不得高血压患者原本要定期复诊的,但疫情之下,如果患者病情稳定,近期可以减少复诊的次数。但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如感觉头晕、头痛、胸闷、胸痛、恶心呕吐、手脚活动障碍等情况,应及时测量血压,如果血压大于180/120mmHg,必须急诊就医。如果血压低于上述值,但感觉很难受,也要及时去看急诊。当然不一定要去大医院,按就近的原则,可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他们都能很好地给予处理。大医院病人多,人员复杂,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大一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余再新)
呼吸病本易急性发作,病毒上身更麻烦
冬春季节本就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平时不注意,容易受凉,引起原发病急性加重。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更是雪上加霜。在疫情未完全控制时,尤其要注意做好保暖、防护,尽量不外出。
规律服药疫情期间,慢阻肺或哮喘患者千万不能自行减量、换药、停药,避免急性加重导致住院。如果现有的药物能控制症状,就继续服用,并配合家庭康复措施,如呼吸操、腹式呼吸等。慢阻肺患者可储备约3个月的药量。可派年轻人带病人相关证件、医生处方及诊断书,去家附近的药店买药。网上有些购药平台,在上传医生处方后也可买药,并配送上门。
在家活动锻炼适当运动对病情有益,鼓励在家适当运动。症状较轻者,可适当做些强度大点的运动,如跑步机上快走,原地踏步或绕客厅快走30分钟左右,每天至少1次,每周3-5天。症状较重者可选择做强度小些的运动,如下蹲运动、呼吸操等,每天锻炼10-20分钟,若体力耐受,可逐渐延长至30分钟到1小时。
保持平时的饮食量慢阻肺是消耗性的疾病,会导致体重减轻。建议坚持高蛋白、低脂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类等,多吃蔬菜水果。现在天气还较冷,很多水果比较凉,建议在食用前温热一下,如梨可蒸熟后食用。
病情加重,用药不缓解及时就诊疫情期间,如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如咳嗽、咳痰增加,呼吸困难加重,在增加一定剂量的药物后仍不能缓解,需去医院就诊,带好病历本和检查结果,如胸片、CT,肺功能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痰、乏力,不一定就是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量体温看有无发热(腋下体温>37.3℃),如有发热,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可疑人员,需尽快到综合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全程戴口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曾玉琴博士、陈燕教授)
肿瘤不急于返院就诊,不建议异地就诊
肿瘤患者往往处于低免疫状态。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肿瘤患者是否较正常人群更易感染,但由于抵抗力和体能差,一旦合并感染,治疗起来更困难,很难康复。对肿瘤患者有如下建议:
不影响健康的肿瘤暂缓手术现阶段防疫仍是第一要务,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可不急于一时返院就诊,适当延迟返院诊治计划。对于初诊即想去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建议他们就地治疗,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贸然前行。对于近期内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即进展速度较慢者)和经综合治疗处于恶性肿瘤缓解期的患者,建议暂缓手术治疗。对于近期进展较快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在全面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及手术风险后,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手术。对于恶性肿瘤危重或恶性肿瘤严重并发症需急诊手术者,应在充分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排除接触病毒感染患者的前提下手术。特殊时期,患者家属应尽量减少到院探视、陪护。
优先在当地医院放化疗对拟行放化疗的患者,若身体状态正常则再次详细评估化疗风险后进行系统化疗,建议优先在当地医院化疗,避免长途旅行。对于年老体弱、多次化疗免疫状态欠佳者,建议推迟一段时间,或适度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和或延长化疗周期。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或肿瘤缓解期化疗患者,建议在确保不影响肿瘤预后的前提下适度延后化疗时间,特别是术后病理提示预后较好的患者。
癌性发热要与感染性发热区别开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中低度发热为主,发展慢,病程长。鉴别患者是癌性发热还是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主要看肺部是否出现炎症(病毒性肺炎特有的表现)和核酸检测是否为阳性,同时还要看有无接触史。(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
辟谣
瑞德西韦有特效?
谣言:700多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用了瑞德西韦“药到病除”。
真相:负责该药物临床试验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表示,这一说法不实。临床研究2月5日才开始,结果尚未出来,科学研究需要时间。该药是美国一款处于研发阶段的药,作用有待验证,也未在任何国家上市。
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有些药物正在试用研究,有些药物有了苗头,但目前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当前,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最主要还是靠生命支持,希望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因病毒引起身体改变的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特效药,还需继续观察研究。”
多喝水能防感染?
谣言:大量喝水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真相:虽然通过喝水补充水分对健康很重要,但大量喝水并不能阻止病毒进入呼吸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乙类传染病,人群对其普遍易感,预防的关键是不接触传染源。
纸币测出病毒?
谣言:外出别用现金,已在多批次人民币表面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一旦接触传染性更强。
真相:福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副主任郑霄雁指出,新冠肺炎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病毒在纸币的存活概率很小,通过纸币传播的可能性很低。对健康人来说,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方法是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眼、鼻、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