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光耀城市山谷小区综合楼拟改建成养老院,遭到业主抵制。目前,综合楼已停止施工。 南方日报记者 于蕾 摄
对于很多老人来讲,就近养老是最佳选择。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前不久,一段30秒的视频让惠州市仲恺区城市山谷小区的业主群“炸了锅”。视频中,在俯瞰视角下,业主发现,小区里闲置多年的综合楼二楼露台上莫名多了几个陌生的身影。5名看起来行动不便的老人正在晒太阳,还有2名貌似护工的人,在照顾他们。
这让业主们始料未及。“我们听说是要建幼儿园或者超市,没想到竟然是建养老院!”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有业主将情况反映到当地网络问政平台,主题直截了当:“抵制小区里面建养老院——光耀城市山谷。”
5天后,惠州市民政局回复称,民政部门尚未收到该场地办养老机构的备案申请。同时,该局承诺“在未取得小区业委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同意的情况下,民政部门将不会给予登记备案”,并建议双方友好协商,合法合规解决矛盾。
目前,该小区综合楼已停止施工,大门紧闭,还上了几道锁。
南方日报记者 于蕾
事件
业主反对小区内开建养老院
7月31日,惠州阴雨绵绵,城市山谷小区业主依然在为改建养老院的事情焦急。“有个年轻人在楼下用大喇叭喊,让我们去综合楼外集合,不能让养老院开进小区。”李伯回忆道。
那天,业主们在综合楼外拉起了横幅,坚决反对开建养老院。
不少业主提到,开发商曾承诺,综合楼会改建成休闲娱乐会所,而对面的空地上将建一所幼儿园。可是,随着开发商破产倒闭,综合楼被法院查封,买房时的承诺变成一纸空文。“我们小区交房6年了还没有开通天然气。”业主袁媛抱怨道。
其实,早在2017年,这栋综合楼就被法院拍卖,周某强成为新的产权人。《不动产权证书》上的信息显示,综合楼是商服用地,附记规划用途为办公、财务、接待、乒乓球室、茶艺室、棋牌室、健身房、桌球室。
目前,这栋楼正在进行过户,周某强打算将产业转让给古礼祥等人。而业主们看到那些老人,正是古礼祥带进综合楼居住的。
古礼祥解释说,那几位老人只是暂住在综合楼。“我弟弟从前在养老院做过,他在下埔租房帮熟人看护几个老人家。那里的房租刚好到期,新租的房子还在加固防盗窗,城市山谷这里刚好闲置,就搬来暂住几天。”
原本,古礼祥的确有意将城市山谷的综合楼改建成养老院。“这里是私人房产,只要我能依法依规取得相关资质,建不建养老院是我自己的事情。”在他看来,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他没想到会遭到业主强烈的抵制。
据了解,今年5月,广东省民政厅为适应国务院要求,正式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制。这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具体措施,降低了开办养老机构的门槛,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
虽说如此,但古礼祥也正在重新评估综合楼的用途。“业主这么反对,民政部门也不会同意我们建养老院的。”而惠州市民政局在网络问政平台对市民来信的答复,恰恰印证了他的猜测。
“目前,省民政厅尚未明确养老机构登记备案的具体办法,我们也在摸索如何把握好监管的度。”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表示,针对小区内建养老院这种情况,登记备案时一般会考虑到群众意见。
小区物业经理郑湘军介绍,他们在接到业主投诉后,已通过停水停电的方式,将老人们暂时劝离。
探因
居民担心养老院给小区带来负面影响
小区要建养老院遭业主抵制,这样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2018年,武汉东西湖区花样城小区要建养老院,遭业主反对停工;2017年,杭州大塘巷社区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遭到20多户业主联名反对……
在惠州,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前年年底,惠城区瑶芳花园小区要建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遭到960名业主联名抵制,最终不了了之。时至今日,在本地网络论坛上还能查找到当年的帖子——“瑶芳花园960名业主联名请愿,反对筹建疗养院”。
业主究竟为什么反对养老院进小区呢?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傍晚时分走访了城市山谷小区。在篮球场周边,居民听记者提起建养老院的问题,七嘴八舌地高声讨论起来。他们的反对态度十分坚决,不留余地,生怕语言间稍有闪失,给建养老院留下可乘之机。
“养老院里高龄老人多,如果以后殡仪车、救护车天天在小区穿梭,晚上谁还敢出门?”居民曾戾对死亡的忌讳代表了不少业主的担忧,他们觉得这会影响到居民生活的心情。
居民袁媛则担心,外来人员和车辆频繁进出小区会造成安全隐患,挤占业主的公共空间。“综合楼外面本来是小区居民冬天休闲的去处,以后如果被外来老人占用,业主们去哪儿?”
不仅年轻人反对建养老院,有些老年人也非常抗拒。“如果小区里建养老院,那这些‘祖国的花朵’怎么办?”胡姨快60岁了,她担心的是孙子的健康。
“难道你不会老吗?”看到网上舆论的质疑,业主们感到委屈。“那是道德绑架,只是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袁媛说。
居民刘建的顾虑更现实,他怕建养老院给小区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到房价。“我们也知道发展社区养老是好事,但是建在自己小区就接受不了。”不少业主表示,他们不想成为养老服务探索过程中的“小白鼠”。
去年11月,《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出台,要求新建住宅区必须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而随着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不少老旧小区也面临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情况。那小区里建养老机构究竟需不需要征求业主同意?
广东广法律师事务所律师练汉中认为,只要依法依规取得养老院相关资质,相邻业主也无权进行干涉。从相邻权角度出发,业主是否有权干涉关键看养老院对其他业主生活、居住等是否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必须是实际发生的行为,推测不能作为诉求依据。
不过,很多时候,在老旧小区建养老院的确需要征询业主意见。“这种情况可能会涉及规划用途变更。”广东标远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宁表示,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划用途变更需征得利害关系人同意,住宅小区的话需要征求业主意见。“一般至少要半数以上业主同意,相关部门才会通过用途变更申请。”
方向
社区居家养老是大势所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社区居家养老分会副主任王衍臻说,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等因素影响,机构养老效果不尽人意,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是大势所趋。
“单独的养老机构强行割断了老人和过去生活的联结,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社区养老可以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王衍臻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仅能解决老人的吃喝拉撒睡,还能满足他们精神情感需求。
社区养老可以分为“在社区养老”和“由社区养老”。在社区养老,即老人可以白天到社区照料中心接受专业照顾,晚上由子女接回家中;由社区养老,即老人在家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专业人员亲自上门提供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惠州户籍人口380.9万人,60岁以上人口48.71万人,占总人口的12.8%,每8名惠州人中至少有1名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形势愈发严峻。
为应对“养老难”问题,近年来,惠州也在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5月底,《惠州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建设及长者“大助餐”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根据方案,全市7个县(区)今年至少新建/改建一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并开展长者助餐试点工作。
“社区养老真的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某资深业内人士透露,惠州发展社区养老面临很多问题,除了场地难找,资金难筹,公众接受程度低也是重要阻力。
惠州怡安养老院院长苏芷荷从业养老行业12年,体会颇深。大约10年前,她曾有过在小区开养老院的经历。
那间养老院位于惠城区东湖花园小区临街商铺的二层,楼上八层都是住户。为了减少对小区业主的影响,她将临街的前楼梯用于日常通行,小区里面的后楼梯则作为消防通道。至于像纸尿裤这样的垃圾,每天会有专人上门回收,并不会倒在小区里的垃圾站。
“老人年纪大了,有救护车甚至殡仪车上门是难免的。”苏芷荷说,周边的商户或小区居民从未跟她抱怨过。但她也理解,有些人确实对这些比较忌讳。“养老院有一位煮饭阿姨,刚好看到老人抢救的情形,结果被吓得辞职了。”
王衍臻认为,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对养老院的误解,是人们不愿接受社区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
“我们对死亡越是忌讳,也就越害怕死亡。”王衍臻介绍,在美国的住宅小区,一般都设有殡仪社,大家不会觉得晦气或恐惧。“养老院、殡仪社其实和幼儿园一样,都属于小区配套设施,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公众接纳社区养老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王衍臻说,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正视死亡,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此外,养老院前期可以先接收外来老人维持营收,并向小区的老人提供优惠政策,让“家门口的养老院”获得居民认同。
至于业主对养老院卫生、安全等问题的担忧,他认为,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就能解决,“小区业委会也可以监督”,并且业主可以通过带孩子到养老院志愿服务,早早进行生命教育。
“等你老了,能在家门口养老难道不好吗?”王衍臻相信,人们会慢慢接纳社区养老院的存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伯、袁媛、胡姨、曾戾、刘建均为化名)
■他山之石
北京:政策规范先行,打造“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吃饭、理发、洗澡、按摩、日间照料……在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正在遍地开花,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养老服务。这是“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最基层,是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关键。
所谓“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是指依托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统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专业服务和志愿公益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三边”指的是老年人的“床边、身边和周边”,“四级”指的是“市、区、街、居”四个层级的责任体系。
据报道,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市已实现所有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已经建成680家养老服务驿站,到2020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1000个。目前,北京已初步建成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正按部就班加强基础巩固,以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短短几年,北京市的养老服务设施如何走进胡同,走到老年人身边?这一切离不开政策先行,科学的系统规划、明确的操作细则,让养老服务体系一级级健全与完善。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打造“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2016年,北京市相关部门便提出并着手构建体系框架;2017年则在明职责、扩规模、加密度、强功能上下功夫。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相关部门亦未雨绸缪,提前出台配套文件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究竟该建在哪里?该在哪里找场地?2015年,《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正式发布,其中要求新建的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关要求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而在《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后,该市民政局即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出台适应养老需求的适老化住宅标准,按照平房区、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等不同类型,对住宅建筑、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进行适老化设计和改造试点。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规范。从2018年年底开始,北京又相继出台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等配套文件。不仅仅满足于把体系建起来,而且要打好基础,实现驿站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间的互补协调服务,实现街乡镇区域内各种养老服务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