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新模式 让农村养老不再难

2019-05-08 11:00:03 慈善公益报
作者:郭诗锦 编辑:黄靖康

随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市养老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农村人多、钱少、地广的现实条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在农村特别是丘陵地区农村地区难以开展。针对农村老人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我国多地探索构建并全力推进符合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

满足“养老在农村”

2018年6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日前,据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一年来,上海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每个街镇建养老机构方面,已完成了44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的改造,今年还将再改造80家;在每个片区建设社区为老服务场所方面,已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6家,日间服务中心46家,老年人助餐点45个,老年活动室105个;在每个村组发展睦邻点方面,去年农村地区新增睦邻点400家。

此外,上海农村地区还积极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民住房建立养老设施,形成“农村就近照护模式”。比如,松江区叶榭镇的“幸福老人村”,建设起与自然村统一风格的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助餐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就近养老问题。又比如,闵行区梅陇社区的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由村里统一租赁村民的空置房屋,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养老在乡村”的愿望。这些探索都为农村养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四川

构建“四级”服务体系

由于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农村养老难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四川省洪雅县在槽渔滩镇、中保镇、中山乡三个乡镇展开试点,探索出四种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城市带动农村、互助式养老、“三民”服务、公建民助。目前已在15个乡镇建立了37个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11支志愿者服务队,招募社会志愿者300余名,累计服务老年人90000余人次,并在加强基础设施改造的前提下,增强人员力量,以县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点构建“四级”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养老体系网络化。下一步,该县将大力完善农村养老新模式,以互助养老、平台养老、智慧养老为方向,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为农村养老提供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建设,掌握7万多老年人的养老信息,让社会机构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全县养老体系。

此外,针对农村老人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成都市探索构建“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中心”,即选择在老年人口数量多、公共服务基础较好、覆盖范围较广的村(社区)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站点”,即选择较为集中、住房宽裕的农家小院等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点,为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路途较远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服务。“重巡访”,即组织村(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老年协会会员和志愿者,重点对空巢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等,每周至少进行2次生活陪伴、代办事项、紧急救助等上门服务。

辽宁

促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转变

在探索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建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形成符合实际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日前,《慈善公益报》记者从辽宁省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获悉,辽宁省各地将通过新建、资源整合、购置、租赁、置换等方式解决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者设施不达标的问题。到2020年年底,辽宁省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将达到9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

据介绍,为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辽宁省将全力推进形成符合辽宁实际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在保障对象上,要从单纯保障农村特困老年人向为全体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转变;在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发展机构养老向促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转变,适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特点,满足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在家养老的实际需求;在服务提供上,要从政府直接办服务向政府重点购买服务转变。发展家庭照护服务队伍,发展志愿互助服务队伍,发展专业服务队伍。把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成照料中心,重点提升照护能力,使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相应的便捷照护服务。加快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整合,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工程。(记者 郭诗锦)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