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西安市鄠邑区“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曹静香(右)和宋志荣在展示自己的微缩社火作品。新华社记者刘潇 摄
新华社西安2月2日电(记者陈晨、姚友明)即将到来的除夕夜,65岁的杜彩琴将不用在厨房中忙碌。她提前订下一桌年夜饭,准备与全家人一起在酒店里辞旧迎新。她甚至没有准备往年一定会亲自烹饪的熘丸子、炸麻花等小吃,只是在手机屏幕上轻点几下,各色零食就已送到家中。
“过去过年总离不开一个‘吃’字,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像在过年,吃的意味也就变淡了。但只要一家人团圆,年味儿就在。”这位陕西省咸阳市的退休工人说,大年初一一早,全家人将自驾前往成都旅游。过去6年间,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旅行中度过春节假期。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母亲亲手烹制的菜肴,代表着游子心中家的方向。扎进厨房围着灶台转,用一桌桌拿手菜慰劳儿女、招待亲朋,也是中国老人颇具仪式感的过年方式。
然而,一些千百年来的传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外出吃年夜饭、举家出游、参加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正在暂别家中灶台,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迎接新年。
春节临近,57岁的陕西省铜川市退休干部余改焕还在当地的老年大学上舞蹈课。这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学校有上千名学员,开设有剪纸、书法、声乐、舞蹈等数十门课程,很受老年人欢迎。
1月21日,余改焕与铜川市老年大学的同学们在录制当地的春节电视节目。(铜川市老年大学供图)
不再整日系着围裙的春节让她感到充实。“过去得提前一个月就置办年货。现在超市里什么都有,过年期间也营业,我两个小时就能搞定年货。打扫卫生请家政人员,年夜饭上酒店吃,我也能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余改焕说,最近,老年大学的节目还登上了当地的春晚,27位老年人身着中国旗袍,上台展示了当地的瓷器、剪纸等文化遗产,表演收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同在这一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一庞大群体过年方式的变迁,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魏婕说,随着收入持续提高,居民消费增幅加快、消费升级的特征明显,这些向好趋势,也体现在过年方式的变化上。
“老年人走出厨房过新年,不再以‘吃’字当头,消费方式和节日生活更加多元,这不仅反映出人们观念的变迁,更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魏婕说。
西安曲江皇苑华美达酒店餐饮部总监李凡说,早在1月10日,他们酒店除夕夜的包间就被预订一空,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老人在家做饭很辛苦,现在举家团聚出来吃饭,老人也无须再操劳,可以享受一个轻松的除夕夜。”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仅迈出厨房,还走出家门过年,改变了以往“春节不远行”的传统。今年春节,江西九江的退休职工徐燕将前往北京陪女儿女婿和外孙女过年。近年来,这种“反向春运”的旅行方式正在兴起,许多在春节期间不返乡的年轻人,选择将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团圆。
1月24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高水安置社区,许多老年人在文化广场观看惠民文艺演出。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过去每年都是女儿一家回九江过年,今年换换口味。春节我们准备去故宫、颐和园,再逛逛地坛庙会,体验一下老北京的年味儿。”徐燕说。
在旅游迎新的潮流中,老年人的身影也愈发常见。西安海外旅行社副总经理杨波说,今年春节期间在他们旅行社报团的有1000多名游客,其中中老年人占到三分之一。与过去相比,如今老年人更青睐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目的地以巴厘岛、普吉岛等海岛为主。
改变的是过年的方式,不变的是中国年团圆的主题。“团聚是最重要的。无论在哪里,用何种方式过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日子。”徐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