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把公益做成生意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谭钧铭 编辑:武维利 2021-07-27 11:35:2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来,河南暴雨灾情牵动人心,就在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之际,却有人借着灾情玩起了“另类”营销。前有河南当地房企写出“入驻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的文案,引起舆论愤慨后致歉并捐款500万元;后有说唱歌手晒出自己为河南捐款1.8万元的截图,但该截图是用修图软件修改而来,他实际捐款金额为100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面前,无数人驰援前线,与时间赛跑,为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同面对风雨的精神令人感动。然而,一些人却打着公益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蹭”灾情的关注度,甚至利用灾情进行营销,可谓无耻之极。

说起捐款,在公共舆论场中,如今出现了一种以捐赠数额论英雄的倾向。每逢救灾捐款,都会出现一些“逼捐”和“比捐”的声音。由此,一些企业和明星,捐款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迫于舆论压力。还有一些企业和明星干脆将此作为公益营销的好机会。前面捐款,后面就把消息传得满天飞,或者借此打造热心公益的完美人设。公益就是公益,不是满足虚荣心和作秀的生意。捐款应该更纯粹一些,它应当是善心和责任的体现,而不是一笔“广告费”或者“宣传费”。

追根溯源,公益营销背后是一个日渐浮躁的公益环境。看似捐款规模不断扩大,公益事业欣欣向荣,但其本质却开始发生变化,边界也在不断消弭。从规模来看,公益事业近年来在国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捐赠数额屡创新高。公益捐款在不断跨界的过程中狂飙猛进,一些企业将慈善作为一种营销战略,一些明星将其作为打造人设的方式手段。各式慈善之夜成为明星走红毯争奇斗艳的场所,一些企业的捐款数额也成为企业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源的重整、利益的勾兑、作秀的需要……随着公益事业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不那么纯粹的东西。

当然,企业和明星做了好事,发布一下捐款信息,也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不然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代表着同情和善良的公益事业,最终沦为一个名利场,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去拯救它?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灾情面前,以平常心奉献爱心显得更加珍贵。(评论员谭钧铭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谭钧铭

编辑:武维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