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星期日
八月初七 乙巳年 乙酉月 庚子日
给网银加把“安全锁”
当我们在手机上轻点屏幕完成转账,或是在电脑前鼠标一点申购基金时,便捷的背后其实暗藏着一场无形的安全攻防战。网银作为数字金融的核心载体,其安全不仅关乎个人财产,更牵连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才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
筑牢账户第一道防线:认证体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账户认证是网银安全的“第一道门”。安全的密码应遵循“长度+复杂度”原则:至少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长度不低于12位,且避免使用生日、手机号等易被猜测的信息。
生物识别技术虽便捷,但也需规范使用。指纹识别时要确保指纹传感器清洁无污渍,避免在公共设备上启用面部识别功能。动态口令牌和硬件数字证书是进阶防护手段,动态口令牌每60秒生成的随机密码无法被重复利用,数字证书如工商银行的U盾、建设银行的网银盾、农业银行的K宝等,相当于给账户加了把“物理锁”,建议大额交易时务必启用。同时,密码应妥善管理,避免写在纸上或向他人泄露,银行也绝不会以任何理由向客户索要密码。
警惕网络陷阱:识别与规避常见攻击手段
钓鱼网站是最常见的网银威胁之一,它们往往伪装成银行官网,通过邮件、短信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识别钓鱼网站可从多个维度进行验证:一是核对域名细节,正规银行的官方网址通常包含品牌核心名称(如银行的拼音/英文缩写)(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网址为“http://icbc.com.cn”),而钓鱼网站常采用相似域名,通过替换字母(例如将“I”改成“1”)、篡改后缀(将“.cn”改成“.cm”)或在正规域名后添加异常路径等方式混淆视听。用户在访问银行网站时,建议直接输入官方网址访问,避免点击不明链接。二是观察页面质感,正规网站设计统一、文字严谨,钓鱼网站常存在排版混乱、错别字或诱导性话术(如“紧急冻结”“限时验证”),以此催促用户操作。三是验证安全标识,点击浏览器地址栏的锁形图标,查看HTTPS证书的颁发机构与有效期,正规银行证书通常由权威机构(如 CFCA)签发,同时检查隐私政策,钓鱼网站多缺乏明确条款。
公共WiFi是另一个安全盲区。黑客可通过搭建虚假热点监听数据传输,即使连接加密WiFi,也可能存在“中间人攻击”风险。因此,在咖啡馆、机场等场所使用网银时,务必使用移动数据网络(如5G/4G)或手机热点。
恶意软件则更具隐蔽性。它们可能伪装成理财App或系统补丁,一旦安装便会记录键盘输入、截取屏幕画面。防范要点包括:只从手机应用商店或银行官网下载客户端;开启系统自动更新,及时修补漏洞;安装正规杀毒软件,定期扫描全盘。
交易监控与应急处理:主动防御的最后一公里
实时关注账户动态是发现异常的关键。建议开启银行的短信提醒或App推送功能,每笔交易无论金额大小都能即时知晓。同时要养成定期对账习惯,通过网银的交易明细功能核对收支,特别注意凌晨时段的异地交易、整数金额转账等可疑行为——这些往往是黑客测试账户的典型特征。
一旦发现异常,需分秒必争采取措施:第一时间通过网银或客服热线冻结账户,切断资金流出通道;保存好交易记录截图、设备型号等信息,向银行提交申诉;涉及诈骗的应立即报警,获取报案回执以便银行协助调查。
网银安全防护的核心,其实是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当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防护方法,就能在享受数字金融红利的同时,让每一笔交易都经得起安全考验。
参考自:《百姓金融知识读本》等
一审:武维利
二审:鲍杰
三审:贺银河
来源: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3/95/1525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