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六月初八 乙巳年 壬午月 壬申日
免费鸡蛋作钓钩,“私域”直播骗走数万养老钱
【案例】
近年来,“私域”直播“围猎”老年人、维权难等问题引发关注,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吸引老年人进入隐秘直播间实施欺诈,还以多种手段销毁证据规避监管。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走访中,一位姓李的阿姨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家住吉林省某市的李阿姨今年66岁。她向记者展示了最近在直播间和线下养生讲座购买的商品,包括30多瓶保健品,消费约7000元;海参十盒,消费两万元……“进群领红包,然后听老师讲课,说这些东西能调理身体,什么病都能预防。我看买的人非常多,也咬牙买了。”李阿姨说,虽然自己退休金一个月才2000多元,但这些东西对身体有好处,“总比生病了把钱送医院强。”
每天下午3点10分,李阿姨准时点击微信群聊中的直播链接,几经跳转后,一个名为“H8百姓驿站”的直播正在进行。一名自称某航天馆杨主任的男子正极力推销一款“航天鞋”:“鞋里植入了钛核磁芯片,每天能释放几亿的钛核磁能量波,来保护我们的脚……”
去年以来,李阿姨线上线下购买了大大小小的保健品、生活用品,总价已达数万元。然而她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遭遇“私域”直播围猎。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骗局大多以“免费身体检查”“养生讲座”为幌子,通过线上课程、线下门店、社群活动等场景精准锁定老年人群体,以“拉人头奖励鸡蛋”“连续听课领红包”等手段实现社群裂变,进而诱使老年人购买高价药品、保健品,甚至诱导老年人“拉人进群”,成为诈骗链条的“推销员”。
李阿姨告诉记者,一次买菜回家的路上,有人给她一个地址,说可以去领免费鸡蛋。她按照地址来到附近一家名为“一分利生鲜超市”的门店,领完几个鸡蛋后又按照店主要求扫码加入了微信群。几百人的群里多为老年人,群主每天在群里分享直播链接,只要看直播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积分、优惠券或红包。积分和优惠券都可以用来在该超市或线上直播间购买商品。而这个所谓“超市”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店内既无饮料零食,也无面包牛奶,却陈列着不少保健食品或保温杯、电饼铛等小家电。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社群看似随意,其实组织严密。一些通过线上渠道进入“私域”直播的老人,还会受到“一对一”专人“照看”。
在北方某省会城市居住的王女士最近发现,家里老人每天都会接到视频电话连线,对方态度亲切,经常问候夸赞老人。直到后来有一天听见对方给老人申请了一次专家一对一问诊,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家里人遭遇了骗局。记者调查发现,在以“养生科普”为主题的“私域”直播间内,不法商家往往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虚构出“抗癌”“延寿”等疗效,以高出同类商品数倍的价格销售保健品。
王女士家人就是偶然加了主播微信、进入特定微信群后,每日打卡观看保健课程和直播。一些课程结束后跳转链接到网页和小程序,回答三道相关题目,答对了就获得几毛钱的奖励。有受访者告诉记者,骗子就是通过答题表现和社群表现,来判断客户是不是“成熟”了,可以行骗了。
【温馨提示】
多位专家指出,“私域”直播骗局往往精准抓住老年人情感空虚、渴望健康、信息差大等特点,构建起一套“围猎体系”:一是精准锁定独居老人等目标群体,通过情感互动与利益诱导,构建封闭“信任圈”;二是借助第三方工具、自建小程序、加密链接等技术手段,将用户从“公域”转入“私域”,规避主流平台监管,部分技术服务商与平台还纵容违规;三是利用熟人裂变传播机制与虚假热度营造,借助社交属性强化欺诈效果,诱导老年人盲目消费。
湖南省委金融办提醒您,要避免落入此类陷阱,务必牢记“三不原则”:不进群、不转账、不轻信。不随意加入陌生群聊,尤其是打着“免费福利”旗号的群组;面对“抗癌”“延寿”等夸张宣传,坚决不轻信;涉及转账汇款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冲动操作。
整理自:《经济参考报》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0/60/1507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