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在区街基层落地落实,围绕社会价值培育、社会工作培强和社会经济培优,在动员、供给、队伍组织、阵地、文化和保障体系上用力,深耕细作,努力构建新时代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格局。
志愿服务是社会价值培育的最美因子,要从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转变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要义。
志愿服务厚植国家层面的与国同行情怀。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无偿奉献的行为,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全国最美志愿者张建明,关注长沙15万名持证残疾人,68岁创办先锋远征营志愿者协会,创建全国唯一残疾人公益驾校,开展“精准扶贫,助你出行”工程,十年间收训并结业减免1000多名残疾学员费用。“中国好人”杨士泉、汤俊杰数年如一日分别带领志愿团队前往邵阳、益阳开展公益助学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就是要用雷锋精神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鲜明立场,以及人民至上、艰苦奋斗的价值导向引领,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关注中协同发力,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激发爱国热情。
公益驾校C5驾培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志愿服务传承社会层面的治理共识基因。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发松散,志愿服务如同一条纽带,将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推动志愿者和受助者双向奔赴,共同为美好社会而努力。长沙市天心区“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协会成立8年会员9818人,带动近万名群众参与,巡逻防控700多万人次,发挥治安巡防、情报信息、纠纷调解、安全检查和平安宣传员“五大员”作用,同时也衍生出城南路“巡街六组”、桂花坪“金姐桂哥”等平安天心建设人人参与特色品牌。志愿服务给大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方式和渠道,志愿者走在社会治理前台,受助者同频互动,融合形成基层治理共识。
志愿服务促推公民层面的自我完善目标。志愿服务既彼此互动,也是双向受益,还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高层次体现。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社会交往,丰富人生阅历等等,促进了服务他人、实现自我。志愿服务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非常重要的载体。在促推党员、巾帼、医务、社区等志愿者理解志愿服务的自我价值同时,强化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志愿者,鼓励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提升,持续擦亮“新时代长沙好少年”品牌。
志愿服务是社会工作培强的最铁粉丝,要从重点突破向全面开花升级
志愿服务积聚社会各个层面势能,开辟了政府和社会之外的第三方渠道,有力巩固了社会工作的群众基础。
志愿服务要突出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在志愿服务中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长沙市长城水郡小区党员志愿者袁新华,1873户居民亲切称他为“亲哥”,大小好事超过6000余件。长沙市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在党组织引领下,党员齐上阵今年参与平江水灾、资兴水灾和华容决堤等重大灾害抢险,社会培训103场,与水警合作成功救活44人。坚持志愿服务在哪,党旗就得在哪,要让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发挥为民服务、奉献社会带头作用,成为飘扬在志愿服务领域的鲜艳旗帜。
志愿服务要增强社会调适。社会调适是人们在面对社会变化时所必须进行的适应性过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社会根据经济发展困难、安全稳定不牢、社会财富再分配不均衡等情况进行调适。而志愿服务是社会的“减压阀”,能及时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某些缺位,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和社会利益调整所带来的矛盾。要精细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突出政治引领,常态化主动调适,形成志愿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队伍网络,“无遗漏、零盲区”的服务领域。
志愿服务要加强社会动员。志愿服务离不开社会动员。扎实推进“双报到”和常态化动员群众,鼓励“两企三新”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组织参与,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出创新社会动员策略。9月底天心区承办的第三届长沙市旅发大会,天心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线上互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65人,服务近3万人次,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动员模式,也吸引更多网民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时间银行等激励动员机制,研发长久性志愿服务项目,弘扬教育系统“大手+小手”、养老领域“老人+家人”等联动参与,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目标。
参加长沙市旅发大会志愿者合影
志愿服务要融入社会治理。《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在当下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社会矛盾调解者、公共服务补充者、社区文化传播者的新角色,12345政务热线、网格、信访和民意反映渠道一体化平台更需组团式切入。在“志愿服务+社会治理”中,一方面要传播基层好声音,构筑良好治理精神堡垒,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另一方面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助力志愿服务“小切口”,实现社会治理“大价值”。
志愿服务是社会经济培优的最实补充,要从向下扎根向向上生长渐进
志愿服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积极作用,要把志愿服务的“含金量”转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力”。
志愿服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发展时,许多人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而志愿者参与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组织环保宣教、废弃物回收、垃圾分类等主题活动,引导人们和企业树牢环保意识,节约资源,默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比如长沙市天心区水滴志愿者协会从水资源保护、垃圾分类等校园和社区宣教,拓展到园区和企业实操,驰而不息持续用力。
志愿服务促进经济创新性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对创新需求的增加,志愿者与居民群众互动,了解经济转型需求,从而调动创新力量,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推动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此外,将一次性、活动化的志愿服务变为持续性、项目化的服务,鼓励志愿服务公益创投,促进就业和创业,也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志愿服务项目化相对成熟的成都,壮大社区发展基金,大力推动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度融合开发为老、助残等志愿服务产品,形成经济新的增长极。
志愿者为前来大厅办事的群众提供帮助
志愿服务促进经济环境优化发展。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示范带动效应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思路和方案,实现自我对口服务,联动他人对口参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如“微笑指南针”志愿服务项目就把天心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志愿服务,用“小窗口”写“大文章”,用心用情服务赢得了办事群众和企业的认可称赞,夯实了天心区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榜单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的基础。
(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科 供稿)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邓亚兵
编辑:武维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54/59/1436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