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明时节忽冷忽热,这些病最易“找上门”,一定要重视
2023-04-07 22:29:55 字号:

清明时节忽冷忽热,这些病最易“找上门”,一定要重视

清明,既是节气,也为节日。天空洁净明朗,是为“清”;大地万物苏醒,是为“明”。清明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黄帝内经》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明时节,风高物燥,肝风内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提醒读者,清明期间,防风护肝是根本。

87798.jpg

防范季节病

在清明前后,阴雨连绵、忽冷忽热,这些病最容易“找上门”,一定要重视!

☆情绪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曾记载:“思伤脾,忧伤肺”,因而要避免此类过度的情志变化。七情不畅也可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升发,从而导致五脏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段时间也是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

因此,建议闲暇时,可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拥抱大自然,陶冶性情,不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还有利于吐故纳新,润养脏腑。

☆春瘟

清明时节,白天气温迅速升高,春季较常见的传染病增多,需注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红热、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膜炎等“春瘟”。这些疾病传染性较强,身体虚弱的儿童和老人最易“中招”。

平时要保持居室通风,保证睡眠时间,多喝水,出门注意保暖,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过敏性疾病

清明时节,百花开放、柳絮纷飞,过敏体质的人很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的人群尽量减少去柳絮花粉多的地方,并且出门戴好口罩。

☆心脑血管病

清明过后,早晚温差较大,加之雨水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动脉硬化、弹性减退,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幅度大、容易痉挛,血压也容易波动。

因此,这类人群需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情绪波动,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护肝防风之法

清明时节适宜葆养阳气,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对慢性病患很有益处。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这段时间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注意防范潮湿和风邪的入侵,饮食上宜以平补和清补的食物为主。

☆起居养生,顺阳气

在中医养生中,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此时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辰时(7点~9点)宜起床:为了使阳气更好地生发,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慢”运动,生阳气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此时阳气升发,万物生长,百花齐放,可以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健身运动方式。

俗话说:“春动生阳”,因此,这段时间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晒太阳,增加户外运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散步、瑜伽、踏青、放风筝、易筋经、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锻炼可将郁结、刚烈的肝气舒展出来。但运动过程中切忌过度出汗,以调养五脏。

☆饮食养生,保肝护胃,养阳气

清明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强调“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也就是说,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

7897.jpg

🥣饮食调理: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百合等。银耳汤,菊花枸杞茶,百合绿豆汤等都是很应季的食物。

🍵茶饮调理: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俗话说“春眠不觉晓”,饮用“明前茶”则有提神醒脑之功。太子参大枣陈皮茶有舒肝理气和胃的功效。砂仁鲫鱼汤有养肝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来源: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鲍杰

编辑:武维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