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沙弹词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因用长沙方言演唱,也称作“长沙道情”。2007年,长沙弹词入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延坤是其代表性传承人。
年幼眼盲,整天琴不离手
在长沙人的眼里,彭延坤就是“长沙弹词”。一提到他,人们脑海中就呈现这样的画面:一副墨镜,一把月琴,唱腔圆润而厚重,圣贤经典、市井俗事、名篇小说和革命故事,即兴评唱,娓娓道来。
年幼时,彭延坤因误用眼药水导致双目失明。在他9岁时,抗战胜利,长沙茶馆文化迎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整个长沙城有四五十个说唱艺人,二十多个茶楼设场,觥筹交错,曲韵萦绕。彭延坤的父亲开了一家名为“日要书场”的茶馆,每天两场,雇著名艺人唐云芳、舒三和等表演。彭延坤几乎每天都坐在台下听,渐渐迷上了这个行当。
由于眼盲,彭延坤学琴比一般人困难,但他刻苦,整天琴不离手。21岁那年,彭延坤加入长沙市曲艺队。省电台要录制新曲,请人帮忙创作。彭延坤一番尝试,在盲文板上扎字,一周后,曲成,名成。
古稀奔忙,让曲艺进校园
上世纪末,长沙弹词日渐衰落。彭延坤有些心急,担心这门艺术传不到后世。2005年,湖南省政府拨款保护长沙弹词,希望艺人能够进棚录音,保存第一手资料。时任长沙市曲艺协会主席的彭延坤高兴极了,马上组织艺人开会商讨。然而,会上,大部分人对这次整理工作不抱乐观态度。彭延坤没有放弃,继续联系老艺人试演。2009年,长沙弹词被正式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曲艺光保护抢救还不够,还得传承发扬。”彭延坤那时说,尽管已申遗成功,但长沙弹词真正的生命力是在艺人们的一场场表演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得以延续的。为了让曲艺走进校园,古稀之年的彭延坤跑遍了长沙高校,组织校园曲艺大赛,并亲自到学校开设长沙弹词课。彭延坤曾说:“曲艺要振兴,文化知识是关键。这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我看到了曲艺的大好前景。”通过彭延坤的努力,一批相声、小品等优秀曲艺人才被发现和培养。
2011年,彭延坤被诊断为急性心肾衰竭。病榻之上,他仍不忘长沙弹词的发展。在家休养时,他心态乐观,说等自己好了,一定要再继续唱弹词给大家听,教更多的学生。
2016年11月13日,彭延坤病逝,享年79岁,长眠于湖南革命陵园。
编辑插嘴
湖南革命陵园是革命先烈英灵栖息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现已放宽服务对象,不限于烈士、名人,可接纳更多的英灵栖息。同时提供点灯、敬献鲜花等代客祭扫服务。联系电话:0731-85096321或13874801138。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鲍杰
编辑:武维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2/07/29/1157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