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一名护士因哮喘发作,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去世的消息引发热议。作为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上海“战疫”此时正处于胶着状态。医院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市民日常就医需求。这也是很多城市医疗系统当前面临的普遍难题。疫情之下,居民的就医难题怎么解?
1不幸去世的护士
3月24日晚,一篇题为“昨夜上海一医护人员哮喘发病后无急诊可收治身亡”的文章出现在网上。3月25日早上,上海市东方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称,周盛妮为该院护士,一直在院内从事科室相关工作。3月23日在家中哮喘发作,用药后无法缓解,19时许,家属驾车送其就诊。该院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家属遂将病人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23时许,周盛妮因抢救无效去世。
在3月25日召开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谈及了这一事件,同时对市民就医难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医院经常会发现有阳性感染者来就诊的轨迹或常规筛查中发现有感染者,未来会加快对医院的流调,及时甄别风险人员,及时做好环境的采样和消杀,尽量减少对正常服务的影响,尤其是急诊服务,做好告知和引导,保障群众的急救需求。
同一天,上海卫健委通报,24日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2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80例。从3月1日上海出现第一例社区本土确诊病例开始,疫情已持续超过三周,累计收治感染者超过7000例。上海医疗系统因此正承受巨大压力。受疫情影响,上海不少医疗机构根据防控要求实行闭环管理,开展疫情相关风险排查,有些是院区,有些是一栋楼,完全进入封控状态。据上海市卫健委统计,3月24日,全市有13个区的39家医疗机构停诊,其中三级医疗机构26家,包括儿童医学中心、红房子、东方医院、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华山医院北院、中山医院、新华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均在其中。
2等待化疗的癌症病人
疫情之下,上海的肿瘤患者以及孕妇、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就医已受到不小的影响。
刚过完年,柳向(化名)带着年近古稀的父亲从江苏宿迁辗转来到上海徐汇区某三甲医院。他父亲确诊了肝癌晚期,所幸得到了一个治疗机会。化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柳向的工作并不在上海,于是父子二人便遵循着化疗的时间表,每21天往返一次江苏和上海。3月17日,宿迁新增了1例新冠确诊病例,柳向的行程卡上带了星号。上海疫情暴发后,往返于省际之间的顺风车停了,住院化疗也变得艰难。按照计划,3月21日,柳向应该带着坐着轮椅的父亲,搭上一辆顺风车,经过四五个小时路程抵达上海的医院。但目前,他们仍在400公里外焦急等待。
“因为疫情,现在很难住院,我们的行程卡带星。”柳向说,医院里的联系人告诉他,外地抵沪的病人如果行程卡带星,就难以住院。但医生叮嘱,他父亲的治疗耽误不得,21天周期内的化疗必须在上海完成。再三询问后,柳向了解到,可以先来上海住14天等待行程卡地点信息刷新之后,便可按正常程序住院化疗。因为生活拮据,柳向不得不算一笔“时间账”:去上海以后,父亲做完化疗还有一个时隔7天的小治疗,目前江苏对从上海返乡的人员实行“7+7”管理措施,这意味着他们在上海得持续住一周,需要花费约2000元的食宿费用。这些天,柳向在家看着父亲每天靠吃止疼药缓解疼痛,心里很难受,“我真的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就这样一天天等下去”。柳向给自己定了个期限,最晚3月28日,即便出行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即便行程卡上还是带星,他也会带着父亲去上海看门诊。
除了外地来沪求医的病人,上海本地的癌症患者也在焦急地等待化疗。家住嘉定区的小欧的母亲于1月份在黄浦区某三甲医院做完卵巢癌手术,计划在3月21日继续进行化疗。但自3月17日之后,尽管母亲的接诊医院并未停诊,但她亦被告知住院化疗的事宜暂缓,且下属转诊医院也暂停接收转诊病人。而何时可以住院,小欧的母亲的主治医生称,他也在等通知。
目前,嘉定区是上海疫情较为严重的几个行政区之一。在住院暂缓的情况下,小欧的母亲面临找不到转诊医院以及无法离开小区两大难题。在两次化疗之间,小欧的母亲原本还可以在社区医院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并进行胸腺肽等自备药注射。这一切也随着社区医院的关闭而停滞。“现在只希望我母亲能早点住上院。”小欧说。
3面临挑战的医院
医院的停诊以及小区的封控,给患者就诊带来很大不便。疫情之下,各大医院如何协调疫情防控和日常接诊,成为一道难题。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比如透析病人、癌症患者,因为医院、小区封控等问题,收治医院和相关部门只能临时帮忙找“下家”。日前,上海岳阳医院陆续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兄弟医院的求助,接纳了65名血透患者。为此,岳阳医院临时增配医务人员,为这些血透病人加做专场。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上海市肿瘤医院和大华医院对接,安排住在医院周边封控小区需要化疗的病人,去大华医院做置管维护等。所幸,大华医院的护士在上海市肿瘤医院接受过严格培训。
由于是特殊时期,医院除了要承担常规诊疗工作之外,还要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就在不久前,上海市六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事,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在3月14日下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回应称,3月6日,市六医院在对全院人员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一名外省来沪住院病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医院当即按有关防控程序开展全院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期间,医院在重点区域的人群中又陆续排查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回应中提到,在医院封闭管理期间,医护人员仍要承担大量的住院患者救治工作,同时又面临疫情突发处置的任务,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
对于看病难题,有不愿具名的业内医生指出,部分城市医疗资源供应不足,一是因为一些医院的专家主力被抽调到前线进行抗疫,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疫情防控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现在有很多新冠肺炎病人的存在,拖住了大量的医务力量。对本来平时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在疫情状态下就更为短缺。所以在普通民众眼里反映出来的,就是看病更难了。”该医生指出。
如何保障需要定期治疗的患者,如放化疗、透析等患者的就医服务,目前引起上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3月24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李锐表示,正着力满足特殊群体就医需求保障。针对血透患者,闵行区在区层面新设医疗点供血透患者及时开展临时紧急诊疗,协调中山医院提供血透患者的透析治疗;对于日常性疾病患者,由志愿者代为配药或者引导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诊疗。
4就医难题怎么解
其实,疫情下的就医难题在此前暴发疫情的西安、武汉等地都出现过。去年底,西安暴发疫情后,有媒体报道,部分透析患者被困家中,连续多天无法透析治疗。
有专家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就医难题应该得到重视,并根据现实情况制定一套标准的应对方案。比如,当核酸结果还没出,患者达不到入院标准,但是病情危急,该怎么办?对于封闭封控区的特殊“红码”或者“黄码”患者,如何做好闭环管理,为他们就医提供“生命之路”?对于常见病患者,是不是通过“云诊疗”服务来缓解求医之“渴”?
还有医生提到,对于癌症患者、需要透析的患者,相关医院需要主动为病患和家属支招,帮忙提供解决之道。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针对小区封控、透析中心“闭环”等情况,详细为需要透析的患者支招。
对于市民就医难的情况,上海仍在寻求解决之道。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会重视封控管控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封控管控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就医服务。有业内专家表示,上海市最新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法,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地方。比如,上海市提到要分类救治。对于封控管控区域,要求各区综合考虑辖区医疗机构的服务体量、专业能力、交通区位等,指定具备相应医疗能力的定点医院,重点满足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儿童以及血透、放化疗等不同需求患者基本的、必需的就医需求。对确需紧急外出就医的,安排专车,提供“点对点”闭环就诊接送服务。上海市还要求各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有效解决适宜人群的就医需求。(摘编自《新民晚报》《财新周刊》《北京青年报》)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武维利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2/03/28/1106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