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赤子隆平|长于泥土,一生只为“稻粱谋”
2021-05-27 18:28:00 字号:

1.png

1930年,母亲华静怀抱袁隆平,与大儿子袁隆津合影。袁隆平常说,“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了我一辈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教导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生时代的袁隆平(左一)酷爱游泳.jpg

学生时代的袁隆平(左一)酷爱游泳。1952年,贺龙元帅主持西南地区运动会,袁隆平拿了川东游泳比赛第一名。在成都参加决赛时,他获得第四名,前三名都被吸收进了国家队,他与国家队“失之交臂”。

袁隆平和邓则相恋于困难年代.jpg

袁隆平和邓则相恋于困难年代,他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一粒稻,一抔土,一株穗,一世功。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带着他的“禾下乘凉梦”走了,留给世人无尽的哀恸与遗憾。巨匠长辞,音容宛在。为表达对袁老的深切怀念,本报梳理了他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试图还原他纯真、诙谐、睿智的赤子人生。

好奇少年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生,或许是父母还没来得及为他取名字,医生在档案上给他登记的名字是“袁小孩”。

小时候的袁隆平很有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总想去一探究竟,却也常常因此“闯祸”而遭到长辈的惩罚。3岁那年,他看见祖母抽“水烟袋”,那“骨碌、骨碌”的声音让他好奇不已。他趁祖母不注意,也拿着烟管吸了起来。不料,辛辣的烟水呛得他有苦难言,慌乱中还将烟袋摔得七零八落,被祖母发现后挨了狠狠一顿揍。还有一次,袁隆平看见木匠钉钉子时总是先把铁钉衔在嘴里,便也学着在嘴里衔上一颗铁钉,然后在地上翻跟斗,一不小心将铁钉吞进了喉咙里,为了救治他,全家人搞得手忙脚乱。

袁隆平读书后成了“偏科生”。得益于母亲的启蒙,他英语等科目很好,但数学就不太好。他说:“我不喜欢数学,比如三角,让我头疼。我们同班的一个同学数学好得很,他不会游泳,我教他游泳,他帮我解题。结果他的游泳学会了,但我的数学依然故我。”尽管如此,袁隆平却很喜欢刨根问底。有一次上数学课,他一再追问老师为什么“负负得正”,不过老师也没讲出个所以然,告诉他只需要背就行了。

1949年,袁隆平高中毕业,父亲希望他报考重点大学,学理工、学医,从未过过农家生活的袁隆平却执拗地表示自己想学农。这缘于他读小学时一次参观园艺场的经历,让他对田园之美充满了想象。他还跟父母讲起了“大道理”:农业多重要!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人们就不能生存。最终,袁隆平如愿进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就读。有意思的是,大学临近毕业时,他第一次真正深入农村、住进农民家里,这才意识到年少时的梦想背后竟是美丽的“误会”。后来忆起这段经历,他笑着说:“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刻苦青年

1953年,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怀化地区黔阳县安江农校教书。3年困难时期,全国遭遇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他意识到,“没有粮食吃,什么事都干不出来”,所以决定从事水稻研究。

从1961年开始,袁隆平和学生在两年里冒着酷暑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也就是杂交水稻的母本,由此开启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序幕。

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加上打扮随意,袁隆平成了学校的“大龄青年”。1963年冬天,热心的同事帮袁隆平张罗相亲,他尴尬地发现对方竟是自己曾经的学生邓则。一番接触下来,袁隆平动了心,鼓起勇气写了一封情书:“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年龄相差8岁的这对昔日师生,不到一个月就“闪婚”了。去领证那天,邓则在打篮球赛,中场休息时袁隆平拉起她就走。邓则的哥哥说:“有这么急吗?好歹把比赛打完啊。”袁隆平回应道:“篮球比赛可以明天再打,今天结婚比较重要。”

1966年5月1日,袁隆平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在家中忙活了半天后,袁隆平就急匆匆地往试验田跑。当被学生问及“今天升级当爸爸,怎么还有空下田实验”的时候,袁隆平答道:“这田里和盆钵里的秧苗也是我的儿女呢,所以我就得两边兼顾呀!”

为了寻找合适的野生稻做杂交试验,袁隆平和学生长年辗转于湖南、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曾连续7个春节没有回家。1970年,袁隆平一行在云南育种,正值催芽期的时候遭遇了地震。因舍不得珍贵的稻种,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用塑料薄膜盖起窝棚,就此安起了家。粮食供应困难时,便向当地农民购买香蕉和甘蔗果腹,袁隆平一边吃还一边感叹云南的甘蔗种得好,一定要带几根回去,让湖南人长长见识。

电视上的隆平

“妈妈,我来看您了”

2010年,袁隆平院士80华诞,湖南卫视为他举办了“为了大地的丰收”专场文艺晚会。晚会上,袁院士写给母亲的信《妈妈,稻子熟了》感动了在场所有观众。他在信中写道: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电影里的隆平

成就一位演员

2009年,电影《袁隆平》在国内公映。果靖霖在片中扮演袁隆平,从年轻时一直演到60岁。而时年79岁的袁隆平本人,也在影片结尾时出镜,接受一个外国女记者的采访。随着袁隆平院士逝世,果靖霖成为唯一一位在大银幕上扮演过他的演员。也正是这个角色,让果靖霖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整理/彭臻玉 刘祺力 部分内容摘自《袁隆平的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贺银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