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湖南长沙32岁的刘冰(化名)向记者吐槽父母太“黏”他了,每天视频通话,还干涉、包办许多他个人的事。刘冰是独生子女,他的吐槽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独生子女家庭催生“反向依赖”,新的“黏小”趋势来临。
吐槽:父母包办太多令人烦
据估计,2021年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有近2亿。这个人群里,年龄最大的第一波独生子女已有40岁了。网上,有人问:如今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点赞数最高的回答是:不敢病、不敢穷、不敢去远方,因为父母只有我,牵一人而动全家。而除了这个回答,与“包办”家长的冲突也是独生子女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刘冰老家在湖南益阳,大学毕业后本着父母的“离家近”原则,留在长沙工作。2016年刘冰被借调到北京一年,他有心留在北京。父母却连下数道“军令”:1年期满必须回长沙。母亲甚至还跑到北京为刘冰请辞。无奈之下,刘冰只好回长沙。
刘冰说,父母太“黏”他了。他无论下班多晚,父母都要视频通话问寒问暖,说一堆琐事。刘冰抗议过几次,说自己已长大独立。母亲反驳:“再大也是我们儿子。”最令刘冰苦恼的是,父母连他的婚姻也要包办。母亲先后给他安排了20个相亲对象,让他极为反感,有的连面都不去见。最近,刘冰自己找了女朋友,母亲却表示不满意。“我已独立了,希望父母也能独立才好。”满肚子苦水的刘冰告诉记者。
委屈:遭女儿骂并推出单位
在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们觉得有苦恼,父母也说有委屈。湖北武汉62岁的何美玲表示,很多父母并非刻意干预、控制子女,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黏小族”。女儿从小到大,何美玲精心照顾她吃穿住用。包括考学、找对象在内,事事处处为女儿着想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女儿工作后不再每天回家,这让何美玲很不习惯。每到周末,何美玲和丈夫去接女儿回家。她的关心却招致女儿反感,女儿“经常半个月不回家,发微信也不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刚解封,因为担心女儿,何美玲每天给她打三次电话。有一天女儿没接电话,何美玲心急如火找到女儿单位,却被女儿说是“神经病”,并推出单位。何美玲很委屈:“我关心女儿爱女儿,也有错?”
何美玲的“委屈”,很有代表性。有专家指出,独生代现象强化了“亲子一体化”心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过度的“爱”导致父母对子女产生了“反向依赖心理”——如果子女不依赖他们,他们就感到失落。“黏小”现象也最容易出现在这种家庭中。
建议:与成年子女“心理断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沙市传承社工发展中心主任王吟做了近20年老年社工。她表示,自己接触过的“黏小族”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相体谅理解非常重要。在父母这方面,王吟认为应该转变亲子观念,首先要从心理上做到与成年子女“心理断乳”,明确与子女的边界。一些家长到老了还喜欢控制子女,结果激发家庭矛盾;两代人各自过好生活,关系反而更融洽。王吟表示,父母对成年子女的事应多建议,少操办,“在适当时候提出建议,而不是一开始就张罗操办”。另外,王吟建议关心子女无需面面俱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比如子女成家立业需要帮扶时、子女需要带孙时,主动出手”。
深圳58岁的伍斌和儿子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自己很少主动联系儿子,“我们一直保持默契,平日无需每天问候,但儿子遇事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伍斌说:“儿子和儿媳一月回家一次,我们既保持着边界,在一起时又其乐融融。”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武维利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1/05/13/933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