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以拉窗帘作“暗号”,报个平安。一旦窗帘没拉开,那就是有事了!但别误会,这可不是搞地下工作,而是两位老人之间的一种互助约定。近年来,邻里之间各种各样的为老互助新模式不断出现,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意外:“窗帘约定”保平安
在宁夏银川,65岁的王秀萍每天早上7点半,都会关注邻居——83岁的徐花枝家中窗帘是否拉开。徐花枝独居在家,王秀萍和她约定,每天早上7点半她家的窗帘若没有拉开,自己就会登门拜访,避免有意外发生。
王秀萍和徐花枝以拉窗帘为信号的互助模式,在北京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早有尝试。80岁的孙秀敏和85岁的王树森住在相邻的楼门,两位老姐妹是不折不扣的“窗帘约定”元老。5年前的一个深夜,王树森突然生病,打电话给孙秀敏。孙秀敏陪着她看急诊,上演“生死时速”。据白纸坊街道社会办负责人介绍,在元老级“窗帘约定”对子中,已经有一些出现了一方离世,活对变“死”对的情况。如何打破“窗帘约定”的瓶颈?有人建议,建立“窗帘约定”轮班制度,改变过去一对一的模式,不论谁有事,总能找到替补。
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北门社区,社区发动党员、楼组长带头和一些独居老人结对子,每天上下楼拍拍门,打个招呼,问个平安。有的老人家还把家里钥匙交给他们,方便紧急的时候进行救援。
做管家:楼长成为“组织部长”
除了在关键时刻应急,平时,邻里间为老互助的作用有很多。在河北保定,80岁的赵玉洁是一栋楼的楼长,也是邻居口中的“组织部长”。每年春节,她都组织邻居到楼下集中进行团拜,表演文艺节目。小区里有不少高龄老人,赵玉洁将他们子女的电话都记在小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在赵玉洁的带动下,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来为邻里互助出力。有人清扫楼道,有人自制桌椅板凳供大家纳凉,有人义务当保安。在江苏徐州市,70岁的阚久才是小区里的“文娱管家”。他对社区老人的爱好有深入了解,还建立老人文娱档案,将志同道合者组织在一起,让社区有了老年健身队、老年模特队、老年合唱团等团队。
老年人这种管家式的邻里互助,甚至服务到了年轻人。在四川成都,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共享奶奶”们利用空闲时间帮忙接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照顾起居。同时,这些家庭也用爱回馈着——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们和父母会上门帮老人们买菜、做饭,在老人生病时前去探望,周末还会带着老人出去游玩。
话心事:失独者鼓励失独者
邻里互助中,“心理治疗”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浙江宁波市白鹤街道,91位失独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走出阴霾,成为社区公益骨干。他们甚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和志愿者们一起上门走访慰问其他失独老人家庭,帮助他们更快地走出心理低谷。“也许一次两次我们的努力看不到成果,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希望。”失独老人赵老伯说。
有一些精神互助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广东深圳72岁的孙雨,退休前是位社区医师。三年前,他加入一个微信群,发现大家都是空巢老人,有不少人患有高血压。于是,他开始在群里分享有关知识,还给大家制定了健身计划。这种分享精神感染了大家,有人在群里分享美食烹饪技巧,有的人分享理财方法,有的人上传自己的歌舞录像引得群友一乐。这个微信群非常热闹,孙雨说:“感觉像个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再也不怕一个人太寂寞。”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鲍杰
编辑:武维利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1/03/31/914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