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钢管舞锦标赛在北京举行,来自河南郑州58岁的张静夺得竞技技术组冠军。对张静来说,钢管舞不仅是一份热爱,更是她打开社交活动的一把钥匙。美国哈佛大学一项自1938年起长达75年的研究调查表明,拥有良好社交关系的人往往更幸福。对60后们来说,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让社交场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比例不断升高。他们不再天天围着家庭转,不愿整日跟着儿孙跑,而是和张静一样,基于兴趣爱好,寻求建立家庭、同学、同事以外的新社交关系。
讲述钢管舞女王不怕独自“北漂”
11月18日,张静再次在全国钢管舞锦标赛夺得小组冠军的消息,在她的朋友圈引起轰动。自2017年起,张静已在中国钢管舞锦标赛上连续4年小组夺冠。对于取得好成绩,张静自然非常高兴,但她更在意的是,“钢管舞让我重新拥有了社交生活”。
2014年,因企业倒闭,张静提前从单位退休。渐渐地,张静与单位同事们几乎断了联系,每天宅在家里,颇为消沉。2015年底,在健身房当舞蹈教练的儿子带她去健身房,想让她学瑜伽。路过钢管舞教室时,张静被那些优美的舞姿迷住,当场就报了名。带着对钢管舞的热情,只练了一年多,张静就在中国钢管舞锦标赛上夺得中年组冠军。
钢管舞带给张静的不仅是一项新的爱好和收获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她开启了与过去迥然不同的生活。她先是在小区出了名,不少舞队抛来橄榄枝。加入小区广场舞队后,她结识了许多新朋友。2017年,一所舞蹈学校邀请张静去当老师。后来,一群年龄相仿的人也慕名而来找她学舞。三年下来,张静教出了一支近40人的60后钢管舞队。她们四处演出,赢得掌声和尖叫。一边是钢管上的“腾飞”,一边是生活中的欢乐。张静很喜欢旅游,这几年带着舞队的姐妹们,到洛阳赏花,去三峡观瀑……把周边玩了个遍。
今年10月,张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老家,一个人到北京,去一家舞蹈学校教钢管舞。这次,张静再也不担心孤独。虽然学生们年轻很多,都是三四十岁,但只上了半个月课,张静就和她们成了亲密朋友。不上课时,学生开车带着她逛北京城,喝下午茶,享受慢生活。张静还试着融入北京的钢管舞圈:“有了钢管舞这个技能,还怕找不到朋友吗?”
调查四个“圈”,兴趣圈最重要
张静的钢管舞之路,显示出60后退休生活一个鲜明的特征:参与各类兴趣爱好团体,互相交流,以此认识新的同龄人,开拓社交圈。
与传统老人相比,60后们更愿走出家门结交新朋友。对于“退休后是否开拓了新的社交圈”这个问题,记者调查了204位60后,86%的受访者选择了“是”。广东深圳龙岗区五联社区53岁的李艳华,是其中之一。作为社区舞蹈领队,李艳华是绝对的“社交王者”——加入了120个微信群,包括旅游群、健身群、唱歌群……每天,从线上到线下,李艳华辗转各个社交圈,应接不暇却乐此不疲。
智能手机时代,微信群的数量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指数。一项针对60后的调查显示,他们拥有的微信群数量多处于10—50之间;有6%的受访者表示,有100个以上的微信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老年文娱产业发展报告(2020)》,将60后新老人的社交圈分为四个部分:家庭,同学,同事,以及基于兴趣爱好的第四社交圈。书中指出,新老人互动频率最高的是第四社交圈。对此,记者发起了一项调查:在哪个社交圈花费时间占比最重?有336位60后参与调查,结果显示,52%选择“兴趣爱好圈”,24%选择“家庭圈”,22%选择“同学圈”,只有2%选择同事圈。
湖南长沙58岁的OG街舞团团长徐焕宇认为,兴趣爱好圈之所以成为退休后最重要的社交圈,是因为大家年轻时为家庭奔波,退休后终于可以把重心从家庭转向自我。“我们有大把空闲时间,有退休金作为保障,进入人生新起点后,可以重拾梦想,发展爱好。”徐焕宇带着6名60后创立了OG街舞团,“我们7个姐妹几乎每天都呆在一起,一起排练、学习,参加比赛、承接商演……可以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还长”。
徐焕宇说,同事之间只有工作时间才有交集,下班后各自回归家庭,退休后没有了工作的牵连,联系自然就少了,“真正关系好的老同事、老同学,一般一年聚个一两次,只为联络感情”。湖北武汉56岁的李长江则表示,现在关系更加紧密、来往更多的“同学”,其实是老年大学里的同学。他在一所老年大学报了5个班,认识了一群同龄人,一起学习、参加各项活动,获得了很多快乐。
分析60后社交圈存在城际差异
无疑,60后新老人的生活场景呈现多元化特征,社交场景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不断升高。而记者调查还发现,在这个大的趋势中,60后的社交圈还存在着城际差异。
《中国老年文娱产业发展报告(2020)》一书指出,一、二线城市新老人兴趣爱好领先于三、四、五线城市新老人。记者调查了30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长沙等大城市的60后,以及30位生活在县城的60后。在小城市,“跳舞圈”“唱歌圈”“摄影圈”是最普遍的3个社交圈。湖南省新宁县55岁的唐秋红,未退休前就跳广场舞,退休后又在微信里加了两个唱歌群。如今,跳广场舞和唱歌成为她每天最重要的活动。
相比之下,大城市的60后的社交圈则要更“高级”一些。比如,同样是唱歌跳舞,大城市的60后更多地走进老年大学学习,以提高技巧。北京市东城区52岁的刚毅,十几年前就开始报舞蹈班系统学习舞蹈。去年国庆群众游行活动中,刚毅带着广场舞协会的姐妹们,作为全国广场舞大妈的代表走过天安门。记者调查发现,“旅游圈”“自驾圈”“美食圈”“健身圈”“英语圈”“美容圈”等,正在一、二线城市的60后群体中兴起。
此外,小城市的60后们往往还不能完全抛开家庭。要带两个孙子的唐秋红,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余时间唱歌跳舞。在她看来,兴趣爱好还是要建立在顾家的前提上。而大城市的60后则更注重享受和取悦自己。记者调查的30位一线城市60后中,有10位明确表示不会帮忙带孙。上海56岁的蔡晓芳喜欢旅游,为此正自学英语。她说:“等孙子出生了,我们可以出钱帮他请保姆,但让我放弃环游世界去带孙,这很不公平。”
意义60后更愿为社交生活买单
60后向往着更加丰富的社交生活,以此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认同。在消费理念上,也能看出这一特征:越来越多的60后愿意为自己的“第四社交圈活动”买单。
比如,在旅游方面,据京东2020“双十一”开门红数据统计,60后自由行订单同比增长230%,自由行风潮刮进了大龄人群圈层。在中老年教育领域,在线教育需求发展迅速,以60后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习惯正在加速养成。据统计,今年春季教育学习类在线平台日均活跃用户增长迅猛,中老年用户群体之中,46岁以上用户增长了33%。
2019年,AgeClub(专注于老年行业商业创新与创投孵化的产业媒体)新老年商业研究院持续跟踪调研一、二线城市活力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第四社交圈会带来基于社交文娱需求衍生的消费品需求链条。可以肯定的是,新老人多元化社交需求,除了旅游、老年教育,还带动了美妆、时尚鞋服等消费需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