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就要追求少食、清淡吗?最合理的饮食建议在这里

2020-03-18 11:36:58 腾讯较真 编辑:黄靖康
字号: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网上流传着一位美国医师的文章,宣称“科学界高寿研究渐多,其建议有别于传统概念”,文章还列出了6条重点,乍一看,很像那么回事儿?

但也有一些读者犯嘀咕了:这些建议有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是否算得上科学共识呢?

下面来分别评析。

1.长寿饮食不应过于清淡,要有鱼有肉?

较真鉴定:有道理!

文章称:“老人不但不应少食、清淡,更要有丰富的鱼、肉、蛋等品质优良、容易吸收的蛋白质。”

事实上,随着年纪的增加,人的食欲会下降。因为吃得少,营养均衡就更难保证。在美国和欧洲有调查显示,很多独居的老年人达不到科学推荐的食量——吃得少了,微量营养成分就很难满足。

所以,“吃得少”“吃得清淡”只是很多老年人的现实状况,但并不是“符合健康需求”的做法。为了保持健康,平时没什么食欲的老年人,应该适当地“多吃”一些,尤其应该注意鱼肉、牛奶等优质蛋白的摄入,这有利于保证肌肉量、保证力量、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顺畅运转。

2.素食会导致老人得肌少症?

较真鉴定:有失偏颇。

文中关于素食的观点是:“所有的素食在消化道分解后全转变成糖质,纵然有少许植物蛋白质,但皆为不完全蛋白质,身体利用率低,无法形成肌肉,导致老人苦于肌少症,动作虚浮无力、不稳,只能小碎步行走,动辄跌倒,骨折意外必多,危及生命!”

其实并非如此。

“素食”是指来源于植物的食物。最终会变成糖分的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但植物性食物并不等同于碳水化合物。豆制品和坚果也来源于植物,但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尤其是大豆,其中的蛋白质跟肉蛋奶一样是“完全蛋白”,所谓“利用率低,无法形成肌肉”是混淆视听。

建议老年人适当吃动物性食物是合理的,但不应该矫枉过正,把“所有的素食”都贬低得一无是处。

3.少荤多素会升高血糖?

较真鉴定:取决于吃的是哪种“素食”。

文中提到:“少荤、茹素(即严格的素食),必然的结果是这种高升糖的饮食导致体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高量分泌。”

少荤、茹素确实不容易实现营养的全面均衡,但素食跟“高升糖饮食”是不同的概念。素食是避免动物性食物,而“高升糖饮食”则是糖和精致碳水化合物导致的。

举个例子,精制谷物、豌豆红豆等杂豆类和根茎类食物,一般是“高糖负荷”“高升糖饮食”。不过,全谷、杂粮和大豆绿豆等,营养也较为全面,升糖指数并不高。

所以,素食者如果避免糖和精米白面等精致碳水化合物,通过全谷、粗粮、蔬菜来摄入碳水化合物,并不会导致“高升糖”,更有利于整体健康,也不至于让“体内的IGF-1高量分泌”。

4.油脂摄入不应过少?

较真鉴定:确实如此。

文中称:“饮食中油脂太少,会使得胆汁分泌不畅,易在胆囊中结晶成石、造成便秘、痔疮、产生精神情绪障碍,智能反应低下”等等。

事实上,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合理的饮食结构中,应该有25%~30%的热量来源于脂肪。我们都知道脂肪摄入过多对于心血管健康不利,但脂肪吃得太少,也会导致多种症状。

5.高胆固醇代表高营养价值?

较真鉴定:不严谨的说法,但是有一些纠偏作用

文中宣称“刻意吃低胆固醇食物,使身体脆弱。高胆固醇食物代表高营养值,对老人特别有益!”

虽然表达方式不够严谨,不过对传统“养老饮食”有一些纠偏作用。

许多老人很怕“高胆固醇食物”,比如奶制品、蛋黄、肉类等等。在过去,营养学理论确实推荐限制胆固醇的输入。不过,后来的许多科学证据显示,食物中的胆固醇其实难以被人体吸收,所以不再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蛋黄、肉类等,的确是营养丰富,老年人应该适量摄入的食物。

总而言之,因为口味感知能力的退化,许多老年人会食欲减退、吃得少。这是一种“现象”,并不应该成为“老年人应该吃得少”的依据。传统的“长寿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吃得清淡、吃得节制”,并不合理。

想要长寿、想要老年生活质量高,那么在饮食上,要注意:食材花样多一点、质量高一点——不过分追求清单、少量,而是要吃够量,用谷物粗粮代替部分精米细面,多吃绿色蔬菜水果,保证牛奶瘦肉大豆等优质蛋白的摄入等。

毕竟,老年人同样需要足够的、均衡的营养。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