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女不爱跟老年“直男”通话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黄靖康 2020-07-02 15:54:51
时刻新闻
—分享—

老年“直男”不受子女待见的情况非常普遍。腾讯网日前针对一万多名年轻人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成子女与父亲的通话时间在5分钟以内,超过四分之一子女与父亲的通话时间不足1分钟。

在很多家庭里,父亲跟子女是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正如北岛在《给父亲》一诗中所写:“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为什么父亲和子女总说不上话?为什么子女总着急挂父亲的电话?

一句“找你妈”留下后遗症

“喂,爸。”“是闺女呀。”“我妈呢?电话怎么打不通。”“……我帮你去叫。”

这是上海29岁的小易与父亲通话时最常出现的内容。在小易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跟她说得最多的话是“找你妈”“你妈说得对”。这些年,小易习惯了有事找母亲。“上大学、工作上遇到麻烦的时候,都是找母亲。”小易说。

在武汉大学心理系博士王堂生看来,很多子女不愿主动联系父亲或因为缺乏“父教”,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隐身”是普遍现象。老年男性在退休后想要和子女建立良性互动,应更多参与子女的日常生活,“当子女打来电话找妈妈时,你可以说,有事可以先和爸爸说”。

鼓励和肯定普遍偏少

“你不上班吗?”“我想学点新东西。”“人家的小孩都买房生小孩了,你还在换工作!”

父亲说话过于冷漠和直接,曾一度让四川成都31岁的李钧(化名)很受伤。上大学后,父亲托关系给李钧在事业单位找了份工作。“工作太清闲,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李钧说,自己好几次有辞职的想法。去年过年前,李钧打电话想跟父亲商量辞职的事情,当时他已在一家新媒体公司投了简历并通过了面试。李钧没想到父亲会那么激动,“他的话很伤人,‘有多少灰面做多大粑粑’(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晟接触的案例中,父子父女不和多因为一些“冷眼冷语”。有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子女希望被父亲肯定或鼓励,但事实上只有24.2%的子女经常得到来自父亲的肯定或鼓励。此外,很多父亲更愿意在子女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导师”形象,说话或建议有时太过于直接,“即便是教育子女,也应从正面入手,可以先肯定,然后再说不足”。

父亲喜欢冷战,更爱“记仇”

“你有啥事快说”“上次那件事情……”“上次那事有啥好说的!”因为带小孩的一点小事,江西南昌30岁的黄智(化名)和父亲经常“冷战”。

两年前,黄智的父母从老家来城里帮忙带小孩。有一次,黄智在电梯里看到物业张贴的提醒,“请业主不要往楼下扔烟头”。黄智在饭桌上提醒了父亲一句:“您抽烟的烟头别往楼下扔。”父亲瞬间来了火气,觉得自己被“污蔑”,带着行李回了老家。经过商量后,黄智只好把小孩送回老家。可事情已过去一年多,黄智仍觉得父亲“心结”未解,“每次打电话,他都很冷漠”。黄智曾通过送礼的方式向父亲道过歉,但父亲仍旧“记仇”。无奈之下,黄智只好教母亲学会了微信,从此很少去“招惹”父亲。

在王堂生看来,很多父亲觉得自己是大家长,与子女发生争执时,总觉得权威被挑战,喜欢“记仇”。王堂生建议,父亲与子女发生矛盾后,可以表明立场,但也要给子女解释的机会,不要将矛盾一直横亘在两人之间。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