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传统回归滋养新生活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鲍杰 编辑:周娜 2018-09-25 15:18:20
时刻新闻
—分享—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手写感谢信是人们应该传承的好传统,这一过程不同于一句“谢谢”或一个短信,它可以同时提高写信者和收件人的幸福感,是一种极佳的亲社会行为。

  近年来,戴红花、写日记等一些老传统习惯回归,它们在唤回当年记忆的同时,也对新生代和当下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戴红花光荣退休,感受到尊重

  到了退休年纪,江苏苏州的接爱风没想到,自己戴上了大红花,像回到少先队时代一样。

  原来,社区为了欢迎退休老人回归社区,专门准备了这样的惊喜。接爱风此前也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因此对“戴红花”更是感慨颇多:“以前我为别人服务,如今角色变换,我的‘娘家’亲手为我戴上大红花,心里真是说不出的自豪。”

  湖南岳阳61岁的陈紫蓉也享受过这种礼遇。从单位领回退休证当天,老伴送她一面自制锦旗,上面写着“光荣退休”四个大字,这让陈紫蓉很感动,“老伴说,感谢我这么多年对家人的付出,希望我有一个精彩的晚年”。去年,儿媳生小孩后有些抑郁,于是陈紫蓉效仿老伴的做法,给儿媳写了张贺卡,“上面写着‘美女妈妈,光荣上岗’,儿媳收到后很感激,婆媳间的感情增进不少”。

  微博写感谢信,“好人要多宣传”

  “写感谢信的传统应传下去。”湖北武汉的吴小菊说,它比金钱和口头感谢要真诚。

  2016年11月的一天,吴小菊乘地铁出行,没想到上车后,她的肠胃病开始发作,痛得她大汗淋漓。在离医院近的站点,她赶紧下车,可一下车人就瘫倒在地。

  此时,一名站务员跑过来询问,得知情况后呼叫同事推着轮椅赶过来。地铁工作人员先按吴小菊的要求去了卫生间,然后又送她到站长室休息,有两位地铁员工还坚持送吴小菊去医院。因为急于看病,吴小菊没有记下施救者的名字。

  回家后,吴小菊特意写一封感谢信,本打算寄到车站。儿子听说后,建议先把感谢信发微博让大家转发。吴小菊听了后,也觉得“好人就要多宣传”,于是便先发了微博,在感谢信的最后,她写道:“你们是我们武汉人的骄傲!”果然,这封感谢信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有媒体还帮吴小菊找到了当时帮她的几位年轻人。

  微信连载日记,网友追着看

  往事就像一坛老酒,越久越醇香。浙江绍兴72岁的宋国华从1969年起,一直用写日记来记录往事。这些年来,他累计写下五六十本日记。他还在微信上连载日记,吸引一批“铁粉”。

  宋国华当过知青和山村教师,做过会计、餐饮企业经理,也务过农,经历的苦乐自知。这些年,他经常翻看日记,发现自己的人生很精彩,就想以此作为蓝本,创作小说。第一篇小说写完,宋国华有些忐忑,不知道水平如何。儿子得知此事,支持他将小说匿名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很多人看了后,都对我的创作表示夸赞”。

  两年前开始,宋国华每天都要写一篇小说,发表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微信里也有了他的一批忠实读者,“大家夸我是大作家,才写得出这么精彩的故事”。写了两年多,宋国华也有文思枯竭时,这时,他就会翻开日记,一下就找到了灵感。(本报记者鲍杰)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鲍杰

编辑:周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